游客
题文

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①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②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mm,单摆摆长为m。

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作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0=0.087sin150=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填字母代号)。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为声波干涉演示仪的原理图。两个 U 形管 A B 套在一起, A 管两侧各有一小孔。声波从左侧小孔传入管内,被分成两列频率的波。当声波分别通过 A B 传播到右侧小孔时,若两列波传播的路程相差半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若传播的路程相差一个波长,则此处声波的振幅

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探究一种金属丝的电阻率。所用的器材包括:输出为 3V 的直流稳压电源、电流表、待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米尺、电阻箱、开关和导线等。
(1)他们截取了一段金属丝,拉直后固定在绝缘的米尺上,并在金属丝上夹上一个小金属夹,金属夹,金属夹可在金属丝上移动。请根据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并连接电路实物图14

(2)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正确连接电路,设定电阻箱的阻值,开启电源,合上开关;

②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记录金属夹的位置;
③断开开关,,合上开关,重复②的操作。
(3)该小组测得电流与金属丝接入长度关系的数据,并据此绘出了图15的关系图线,其斜率为 A - 1 ·m - 1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线纵轴截距与电源电动势的乘积代表了的电阻之和。
(4)他们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16所示。金属丝的直径是。图15中图线的斜率、电源电动势和金属丝横截面积的乘积代表的物理量是,其数值和单位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 50.0cm A B 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 A B 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 C 点,,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 A B 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重复②的操作。
(2)表1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 M M 1 与小车中砝码质量 m 之和, | v 2 2 v 1 2| 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 E F 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 W F A B 间所作的功。表格中 E 3 = W 3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表1,请在方格纸上作出 E-W 图线。


表1 数据记录表

次数
M/kg
|v22-v21| /(m/s)2
△E/J
F/N
W/J
1
0.500
0.760
0.190
0.400
0.200
2
0.500
1.65
0.413
0.840
0.420
3
0.500
2.40
△E3
1.220
W3
4
1.000
2.40
1.20
2.420
1.21
5
1.000
2.84
1.42
2.860
1.43

t=0 时刻,质点 A 开始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质点 A 振动的周期是租 s t=8s 时,质点 A 的运动沿 y 轴的方向(填"正"或"负");质点 B 在波动的传播方向上与 A 相距16 m ,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2 m/s ,在 t=9s 时,质点 B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cm

若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对外界做了0.6 J 的功,则此过程中的气泡(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J 。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又对外界做了0.1 J 的功,同时吸收了0.3 J 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内能增加了 J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