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中共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共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千米,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亚欧”的独特区位优势。甲、乙两图为该地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 发展“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⑴材料一中提到的“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中的“一路”是指 。
⑵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两方面,分析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优越的区位条件。
⑶图甲中A处的地形类型为 ,图乙中的B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
结合甲乙两图简析甲图所示主要地形的成因。
⑷运用所学原理,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分析该地区的番茄色红、质优的自然优势条件。
读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A→B→C→D→E反映的是过程,你的判断理由是。
(2)甲图中,E→F反映的是现象,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和(选择填空)。
A.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B.城市化水平逐渐降低
C.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D.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
(3)如果乙图中的三条曲线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全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则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是、、的城市化进程。
(4)乙图中三条曲线说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共性是(选择填空)。
A.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B.城市化水平不断降低
C.城市化水平波状上升 D.城市化水平波状下降
(5)甲图反映的过程与乙图中的(填数字代号)曲线对应。
根据图表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和图乙的信息,说明裂谷带存在的依据。
(2)分析图丙所在国家首都的自然地理区位。
(3)读图丙、图丁和表,比较M、N两城市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读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示区域地势特点是()
判断依据()。
(2)试评价①河流的航运价值,并分析其原因。
(3)图示区域乳畜业发达,试分析其发展乳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4)甲国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是()。M区为该国的钢铁工业区,该国的钢铁工业逐步向西部地区集中,甚至与荷兰联营将高炉建在荷兰海边,其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读某区域简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河的地理意义是().
(2)濒临B湖的国家由2个增加为现在的5个,国际关系也变得复杂。该湖泊地区附近的优势矿产资源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自然因素是()。
(3)B湖北部地区地势低平,近年来土地盐碱化问题在日益加剧。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美国1965年—1983年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单位:千人),完成问题。
(1)下列有关美国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B.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
C.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D.80年代以后,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2)美国东北部的很多老人退休后迁移到南方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间气候差异 B.政治因素
C.经济收入的变化 D.宗教、民族因素
(3)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是乳肉畜牧业带,分析其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