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2015年,我国财政工作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下列属于合理财政措施的有()
①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生产规模扩大→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②下调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企业税负减轻→生产扩大→经济发展
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④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消费扩大→经济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4年8月10日,财政部发行2014年第七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和2014年第八期储蓄国债(电子式)。两期国债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最大发行总额为400亿元。这一政策发挥影响的路径是()
①增加财政收入②增加国内需求③扩大政府投资 ④刺激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③—②—④—① | D.②—④—③—① |
2014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数据,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69 044亿元,同比增长7.4%;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74 638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税收总收入64 268.74亿元,同比增长8.5%。这说明()
①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②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③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④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保证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2014年12月30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2015年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生支出,立足于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这说明国家财政()
A.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
B.能够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 |
C.能够有效调节供求,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
D.是实现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重要手段 |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逐步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这一决定体现了()
①劳动报酬比重的不断提高②初次分配能提高效率
③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