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有负盐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于树荫。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背之物①。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衬垫。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纪纲,州府的主簿。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人有盐负薪者(   ) ②讼于官(    )
州纪纲(    )     ④负者乃伏而就罪(   )
以下句中划线的“之”与“使争者视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时有物外 B.主人处处款
C.至市,而忘操之 D.两狼并驱如故

翻译句子。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从文中可以看出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语句,朗读时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然则/何时/而乐耶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运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气势宏大、水面宽阔、天气多变的特点。

B.“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一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连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写出了洞庭湖上阴雨连绵的凄楚景象。

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洞庭湖恬静幽美的秋天夜景。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古仁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的人生境界。

(3)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二和第三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情境。

B.选文语言骈散结合,依文章内容而变化,既简洁凝练,又流利畅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选文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在一起,于起承转合之间传达出作者超然物外、心怀天下的理想襟抱。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豁达乐观的胸襟。

(4)下列诗句与本文的作者表达的家国情怀最相近的一句是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东方朔救乳母

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

②帝已壮矣,岂念汝哺时恩邪?

(2)东方朔说“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4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就

B.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

C.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过:经过

D.归舍已三鼓矣

鼓:动词,击鼓

(2)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欣然起行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

B.放杖而笑

强饮三大白而别

C.予欣然从之

山间之朝暮也

D.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B.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C.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的民风。

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一)文言文阅读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

王敬臣,长洲人。十九为诸生,受业与校。性至孝,父疽发背,亲自吮舐。老得瞀眩疾,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关保之变,挈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之。抑亟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而抑父被虏去,不知所之。或语之曰:“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校: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 ②疽jū:毒疮。 ③瞀mào眩:眼花头晕,迷糊。 ④挈:带领。 ⑤斫zhuó:砍。 ⑥亟jí:急忙。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抑亟以身蔽母 蔽:遮蔽,遮挡

B. 不知所之 之:去、往

C. 或语之曰 或:有人

D. 汝慎无往就死也 就:完成

(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其父被掳去

A.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塞翁失马》)

B.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C.其一犬坐于前 (《狼》)

D.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3)下列句子,与“夫孝,德之本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B.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

C.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D.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敬臣的父亲背部长疮,他亲自为父亲吸舔脓疮;为了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他整夜不脱衣服在父亲床边服侍。

B.乱兵劫持了孙抑的母亲,求财不得就要用刀砍人,孙抑急忙挺身而出保护母亲,使母亲免受伤害。

C.孙抑的父亲被乱兵劫走,孙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父亲,最终没有成功。

D.无论是王敬臣悉心照料病中的父亲,还是孙抑挺身而出保护身处险境的母亲,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根本的孝道。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②抑曰:“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养鱼记

【北宋】欧阳修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 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选自《居士外集》)

【注释】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②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④甃(zhōu)砌池壁。筑:夯底土。⑤锸(chā)铁锹。浚:挖沟疏通水路。⑥偃息:休息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⑨罟(gǔ):渔网。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ín)昏:愚蠢糊涂。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②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③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折檐之前有隙地。

怪而问之。

B.因洿以为池。

童子以为斗斛。

C.任其地形。

不能广其容。

D.微风而波。

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4)下列六个句子分成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②.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③湛乎汪洋,晶乎清明,④微风而波,无波而平⑤若星若月,精彩下入。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A.①②⑥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⑥

(5)文章结尾,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