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电子纸开启阅读新时代
①自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直到今天,纸一直是最主要的阅读载体。纸质媒体有很多优点:一是反射低,视觉感舒适;二是亮度高;三是反差大,分辨率高,看每一个字都特别清楚;四是视角广。另外,图文印刷后有永久性,印刷上去之后不再耗电和油墨。最后一点是纸质媒体轻便,可卷曲。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发达,使纸质媒体暴露出信息量有限,不能动态查询的缺点。但人们仍然习惯于纸质阅读,主要是人类遗留下来的习惯。
②目前,已有许多人通过液晶显示屏等阅读器进行阅读,但是,从阅读是否舒适的角度看,液晶显示屏和纸张相比差别实在是太大了,液晶显示屏必须得有背景灯,长时间阅读会导致眼睛疲劳;而电子书阅读器通常采用反射式液晶屏,反差程度较低,亮度也不是很好。
③电子纸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选择,电子纸利用电泳显示技术原理发明而成。在电场的作用下,黑白两种不同的颗粒不停运动,当白色的颗粒上升到上表面时,所有的环境光照射到上表面被完全反射,这样就形成了白色的状态,也就是纸的状态;当交换电极后,两种颜色的颗粒会交换位置,这样白色的颗粒就可以到下面去了,黑色的颗粒就到上面,光被黑色的颗粒全部吸收,结果就导致黑色,也就形成了黑白显示。另外,在上表面也可以有混合的状态,两种不同的颗粒成比例的混合,这样可以形成黑白及有灰度层次的不同颜色。
④目前的电子纸已经能够做出与传统纸张相近的薄厚及外观,有着与印刷品一样的质感,并且初具传统纸张的一些特性:亮度和分辨率较高,可在自然光下阅读,室内外均有较好的易读性;视角广,可从各个角度阅读;重量小,便于携带,适合移动阅读等。
⑤电子纸还有传统纸张不具备的优点:其呈现的内容不固定,它能随意存取、多次使用大量阅读材料,且便于检索。在电子纸上多次写入内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手直接写入,另一种是用复制的方法(包括网络下载)来刷新内容。只要你随身携带电子纸,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查询、下载各种信息。此外,电子纸可调节字体大小,保护视力,图文刷新后不耗电,节能。这种新技术也会带来很多有益的社会影响。例如,大大降低传统纸张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树木的砍伐,大大减少发行和运输的费用等。
⑥虽然有上述很多优点,但目前电子纸还不完善:一是电子纸不能显示彩色内容;二是不能弯曲、折叠;三是其内容资源比较贫乏,需要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出版等行业都在电子纸平台上出售内容产品,并实现版权保护,共同来丰富电子纸的内容资源。 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选文第③段划线的“上述问题”指的是哪些问题?请分别概括回答。
选文第④段中划线词“目前”不能删去,请你说明理由。
选文第⑥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14分)
眼界与读书
赵畅
①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
②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③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想一想吧,为什么面临金融危机,会有那么多人去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形成一股《资本论》热?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⑤想起了吕思勉先生的话:“社会科学家,他必先对现状觉得不满,然后要求改革;要求改革,然后要想法子;要想法子,然后要研究学问。若其对于现状,本不知其为好为坏,因而没有改革的思想;又或明知其不好,而只想在现状之下,求个苟安,或者捞取些好处,因而没有改革的志愿,那还讲学问做什么?”读书亦如斯。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下面这个语段应放入原文( )之间。(3分)
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使其读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
A.第①段与第②段 | B.第③段与第④段 |
C.第④段与第⑤段 | D.第⑤段与第⑥段 |
为什么面临金融危机,会有那么多人去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形成一股《资本论》热?(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选文第⑤段“斯”字指代什么?(2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13分)
植物奶油少吃为佳
杨昆
①人造黄油有着各种好听的名称“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化学名:氢化油。蛋糕、冰淇淋、巧克力、蛋挞这些让人嘴馋的食物大都含有氢化油。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营养学家发现,军队伤亡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国人体内脂肪太高,容易造成肥胖、血管阻塞、体力下降,无法应付需要大量体力和灵活度的丛林战争。所以专家们呼吁人民减少食用动物油脂,改吃植物油。但是植物油有不易保存的问题,因此美国人又将植物油打入氢气制成氢化植物奶油,这就是含有“反式脂肪”的氢化油。
③进行氢化处理的植物油可变为固态或半固态油脂,这种氢化植物油价格便宜,可以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食品煎炸、烘烤和烹饪,食品的外观和口感都能得到显著改善,还能进行较长时间的保存。比如花生酱,如果使用氢化油制作,就不会出现油、酱分离的现象,而且有助于保存。糕点如果使用植物奶油制作,不仅容易给糕点造型,还能改善口感,延长货架期。很快氢化油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
④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氢化油对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国外研究证实,经常摄入占总热量5%的氢化油,即每天10~15克(相当于100克奶油蛋糕或50克桃酥或40克起酥),就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速食店用来炸薯条、炸鸡肉的油几乎都是氢化油。氢化油里面含有83%的反式脂肪。一般的脂肪进入身体,7天就代谢了,反式脂肪在身体里需要51天才可以代谢,这就是为什么洋快餐会造成肥胖的原因。
⑤氢化油是在本来有益人脑人体的不饱和食用油中,用人工灌入了氢气,使原油的分子构造扭曲成一种跨脂。人脑若用跨脂来制造神经元的细胞膜,所得到的是一种劣质膜,比正常的神经元细胞膜粗糙僵硬,养料要进入脑细胞,废物要排出脑细胞都因劣质膜受障碍,脑功能就会逐渐退步。因此会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氢化油难以被身体分解,也很难被代谢出去,最后只能留在体内,囤积在细胞或血管壁上,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促进血栓形成。另外氢化油还会促进动脉硬化、增加II型糖尿病和乳腺癌的发病率。
⑥由于氢化油食品无法由外观判别,凡标示上注有“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油、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字样,或是英文为“Hydrogenated”,一定要提高警觉,那意味着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专家建议,市民在超市选购食物时,尽量避免购买食物标签中标有:氢化植物油、人造黄(奶)油、人造植物黄(奶)油、人造脂肪、氢化油、起酥油等字样的食物。概括说一说为什么氢化油被发明后很快就“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3分)
选文第④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造黄油的化学名是氢化油。 |
B.青少年长期食用含氢化油的食物会影响身体发育。 |
C.一个人只要摄入了占身体总热量5%的氢化油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
D.专家建议,在选购食物时,应尽量避免购买食品标签中标有氢化油(或与氢化油同等成分的物质)的食物。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16分)
让时间迟到
①小郑是我们这一拨儿人里鬼点子最多的一个。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弄点小发明,自封为实验无数次灯丝获巨大成功的“爱迪生2.0代”,然后眼巴巴地看着我们,想让我们把他这个谬论合法化。我们也不能让他的面子掉地,就随声附和说,对,对,你就是那个很小就钻鸡窝孵蛋的家伙。大家伙儿都笑,小郑也笑得很开心,显然他并没有理解透所谓的“鸡窝”为何物。
②最近小郑却遇上了麻烦事。他的老板突然心血来潮地把公司搬到了二环以外,对于贪睡恋被窝的小郑来这说是大事。现在小郑睡前得把手机铃音调到最大,给自己定上几个闹铃才敢睡。最糟糕的是搬新址之后领导突然提出公司要自动化办公,哼哧哼哧在门口弄了个小方盒,名曰:指纹打卡器。这小东西比包拯还无私,如果你不小心迟到了一秒钟,抱歉,今天早上算你迟到,扣工资50元。小郑来这个单位还不到半年,处于实习期,如果照这样扣下去,月底发工资时他还得倒给老板一些RMB。
③更可气的是本市的公交比任何一个团体都团结一致,高兴时像部队大阅兵,四五辆同一路的公交接踵而至,而赶上刮风下雨天又团结协作一辆不来,让你等上一个小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④很快,家远贪睡乘公交上班的小郑成了公司的“迟到标兵”。每次老板开会说迟到的事儿,小郑永远是最鲜明的例子。同事们都笑,小郑这么年轻的人怎么一睡觉就昏天暗地,一租房就离公司十万八千里呢,这不明摆着不把公司制度和墙上的“黑匣子”当回事吗?别人的闲言碎语不重要,嘴都长在别人身上。但口袋却长在自己身上,如果再喝几个月西北风,吃完老底儿就只能是“啃泥地”总统了。
⑤“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那样过!”聚会时小郑突然唱了这么一句歌词,说,再这么下去我只能拍拍屁股滚蛋了。这时候小石打趣:你不是那个“钻鸡窝”的“爱迪生2.0代”吗?把“黑匣子”搞定,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就凭这么一句话,小郑一连好几个礼拜都没出来与我们瞎扯。
⑥听说他先百度,后谷歌,弄清了公司墙上“黑匣子”的型号性能,然后去文化商城买来那东西的线路图研究。如果在电视上定格这一画面,那下面应该打出的字幕是:“爱迪生2.0代”在实验室。
⑦话说有那么一个深夜,不,应该说是凌晨,我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是“爱迪生2.0代”发来的: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终于研究透了“黑匣子”,趁老板出差把“黑匣子”上的时间往后调了20分钟,而所有这一切不露任何蛛丝马迹,神不知鬼不觉。
⑧嘿,爱迪生2.0代还真给力!果然弄出了点儿名堂。他这小发明虽然不能救济天下百姓,最起码也能造福一方啊,想一想,公司上上下下那么多人每天早上能多睡20分钟是多大贡献啊!
⑨但是周六聚会时小郑是带着满脸散而深的抓痕来的。他说我倒霉,早晨上班时间往后调了20分钟,晚上下班时间当然也会自动被调迟20分钟,那一帮女人一看晚20分钟才能回家,群起而攻之,把我脸整成这残样了!
⑩满桌人都笑了,小石说,恭喜小郑,你升级了,但升级不彻底,现在你是“爱迪生2.5代”。
选文中的时间是如何“迟到”的?(2分)
把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3分)
开端:公司搬家,小郑贪睡迟到。
发展:同事嘲笑揶揄,小郑获启发。
高潮:_______
结局:女同事发怒,小郑受挫。
选文第①段两次“笑”的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
举例分析选文语言最鲜明的一个特点。(3分)
从小郑身上你悟出什么道理?结合实践谈谈你对这一道理的理解。(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题。(共8分)
①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②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很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甲】
③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乙】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④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丙】
⑤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⑥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⑦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拒绝,还意味着,既不为某些时髦的写作分心,也不对人为的热点动心,更不为虚假的创造操心。不仅如此,网络的精彩,足球的热闹,晚会的热闹,酣睡的香甜,都是应该适当拒绝的。否则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阅读文章,说说为什么“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答: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
②上珠穆朗玛峰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③吃现成的肉当然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甲】处应填:【乙】处应填:【丙】处应填:文章第⑦段列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的事例意在表明。(不超过15个字)
答:
阅读《节能背后的隐患》,完成题。(共8分)
节能背后的隐患
①2008年中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节能灯,数量众多的含汞节能灯在寿命到期后被当作普通垃圾抛弃处理,带来污染隐患。仅2006年国内报废的含汞照明电器折合40瓦标准荧光灯就达10亿只,由于处置不当而释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汞量达70-80吨。节能业绩簿上闪亮的数字背后,潜伏着鲜为人知的污染风险。
②节能灯又叫紧凑型荧光灯,因其节能高效而被视为传统白炽灯的替代品。节能灯发光效率是白炽灯的5倍,比普通白炽灯节电60%到80%,使用寿命多4倍至6倍。推广节能灯可以有效节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是节能灯灯管中含有重金属汞,一旦灯管破损,汞外露,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③尽管一只普通节能灯含汞只有0.5毫克,但是它污染环境的威力却大得惊人,可能会污染到1000升水。如果按每只节能灯平均污染1000升水来计算的话,中国每年至少有6000亿升水遭到汞污染。而如果汞侵入到土壤里的话,就会污染到植物、农作物。当1毫克汞渗入地下,可造成大约360吨的水受到污染,由此计算,一只废弃节能灯如处置不当,可能污染90吨至180吨水及周围土壤。当水资源遭到汞污染后,人类和其它动物饮用后将会产生慢性中毒,医学界称之为水俣病。患者手足协调失常,甚至会出现步行困难、运动障碍、弱智、听力及言语障碍、肢端麻木、感觉障碍、视野缩小等病症;重者会出现如神经错乱、思觉失调、痉挛,最后死亡。
④汞和汞化合物可以透过皮肤进入人体;还可通过挥发进入大气传播,因其流动性非常强,在沉降之后,还会进一步转化,以“甲基汞”的形式在鱼类体内富集,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⑤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节能灯生产企业有近2000家,年生产节能灯24亿只,年消耗节能灯多达8亿只。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取消白炽灯,节能灯产量将会大幅度增加。预计在2015年左右,仅中国市场节能灯的年需求量可达20亿只左右。而这些节能灯一旦报废,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一只废弃节能灯如处置不当”这几个字不能删
去的理由。
答:请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对文中第④段介绍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链接材料】
节能灯里面主要由灯丝、汞和荧光粉等物质构成,不管是焚烧还是填埋,节能灯内的汞都会对水土造成极大的污染。土壤中的汞可挥发进入大气(汞沸点低,常温下即可挥发),也可被降水冲淋进入地面水和渗透入地下水中。地面水中的汞一部分挥发进入大气、沉淀进入底泥。底泥中的汞,不论呈何种形态,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甲基汞或二甲基汞。二甲基汞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分解为甲基汞。水生生物摄入的甲基汞,可以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受汞污染水体中的鱼,体内甲基汞浓度可比水中高上万倍,危及鱼类。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