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选出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 自以为大有所益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闻: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C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于舅家见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本文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 ,的情形
略写 的情形。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 。本文与《孙权劝学》都谈到了学习,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写法和内容方面的不同。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乙】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燕策》)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方为秋田之害( )②岁以大穰( )
③土人谓之“傍不肯” ()④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下列“以”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B.以刀劈狼首 |
C.乃以瓦布之 |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翻译句子。
①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②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出自 【乙】文的成语是 。
自然界的生命是相生相克的,请说说两个故事分别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于园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①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②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③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④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⑤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⑥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富人于五所园也()②主人处处款之 ()
③缘坡植牡丹、芍药 ()④颓然碧窈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②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③重檐翼馆,四闼霞敞。于园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船载以入以实奇 | B.断其喉,尽其肉坐其中,颓然碧窈 |
C.有黄鹤楼者非显者刺 | D.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非亭午夜分 |
作者在说明于园的特点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段举例说明(至少两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答题。
【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②机:机关。 ③吠(fèi):狗叫。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诎右臂支船()②盖大苏泛赤壁云()
③凿木人长寸许() ④予不能悉记()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左臂挂念珠倚之吠之声与真无二 |
B.字平如砥卷卧如常 |
C.佛印绝类弥勒哀转久绝 |
D.观者异以为神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中王叔远和乙文黄履庄都是能工巧匠。两人所刻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①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②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③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④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⑤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⑥暨黄鲁直⑦二公皆以摈斥⑧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⑨,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
(选自刘大櫆《游三游洞记》)
注:①逄逄然:拟声词。②薪采者:樵夫。③白乐天:白居易,字乐天。④元微之:元稹,字微之。⑤知退:白行简,白居易的弟弟。⑥欧阳永叔:欧阳修,字永叔。⑦黄鲁直:黄庭坚,字鲁直。⑧摈斥:排斥,这里指贬谪。⑨嘻:笑。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斗折蛇行:(2) 乃记之而去:
(3) 其下有径: (4) 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以其境过清洞以此三人得名 |
B.为:全石以为底或为诗文以纪之 |
C.而:潭西南而望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 |
D.于:泥于掌故与微之会于夷陵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
(2) 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试分析本文表达的情感与《小石潭记》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①。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高官。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几邸②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③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④,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注释:①偏:固执。②邸(dǐ):此指官府。③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④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下列句中“之”与“属万里为之记”中的“之”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汝心之固 | B.属子作文以记之 | C.辍耕之垄上 | D.公将鼓之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孝宗当初爱惜杨万里的才干,因韩侂胄的谗言而未重用杨万里。 |
B.韩侂胄“属万里为之记,许以高官”,曾经想要笼络杨万里。 |
C.“官可弃,记不作可”,表现了杨万里是个很有气节的人。 |
D.杨万里最终因奸臣当道,忧愤国事而死。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尝筑南园尝:②属万里为之记属:
③侂胄恚 恚:④又书十四言别妻子 书: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译:
②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