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引导居民合理用电、节约用电,2010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大家踊跃参与,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就实行阶梯电价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依据及其意义。
(2)假如你也参与意见的征求,你将通过哪些方式反映你的意见?
材料二:安徽沿江某市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准备引进一家化工企业,并将此决策进行公示。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最后放弃引进该项目。
(3)材料二体现该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
(4)针对材料二中该市政府准备引进一家化工企业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假如你是该市人大代表,你将应如何履职?
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会议确定四项政策措施: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农产品价格暴涨问题。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能的。
材料一: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二: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增加公共建设支出,更有力地支持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简要说明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材料二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从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08年的3.31:1。电力、石油、金融等行业收入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之间最高与最低工资差距倍数也在增大,1985年市2.07倍,2001年是2.75倍,2008年是2.69倍。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内容回答如下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呈现产销两旺的势头,家用汽车逐渐普及,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某校高二(5)班同学开展“轿车与我们”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某位同学搜集相关资料时发现:2009年国产汽车超过1300万辆,自主品牌汽车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本土企业真正有知识产权的只有30%左右,缺乏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则是我国汽车企业没有汽车产品的知识产权的主要原因。对此,该同学认为,我国汽车企业只有不受过去任何汽车产品的影响,才能开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情境二: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同时也带了“堵车”的烦恼。以北京为例,截至2010年9月6日,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50.3万辆。9月17日,北京市区晚高峰拥堵路段达到140条,超过今年年初因大雪造成90余条拥堵路段峰值的纪录。
(1)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结合该同学的观点,谈谈你对创新的理解。
(2)请你为解决城市“堵车”问题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经济生活》依据。
材料一: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材料二:被喻为“13亿人总动员”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11月1日零时正式启动。本次人口普查难度非常大。人们出于对自己隐私的保护,担心个人信息被人利用或者出于警惕的心理,使得普查员摸底时普遍遭遇“入户难”、“入户后登记难”等难题。专家指出,摸底遭遇的难题折射出了公民和政府责任缺失的社会现实。这些难题不解决,将极大地影响本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影响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最终受影响的还是我们每一个公民。
(1)运用生活与哲学矛盾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阐述我国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必要性(10分 )
(2)运用政治生活公民和政府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材料二反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