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县在修建公路时,必经村民万某的承包地。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毁掉了万某种植的西红柿两亩多,后象征性地给了万某200元的补偿。万某多次找政府有关部门讨个说法却未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还认识到,各级政府工作中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办事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甚至贪污腐败。”
(1)“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当前我国采取了哪些有效途径来制约和监督政府公共权力?
(2)你认为万某可以通过哪些具体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8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部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公布了新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中学生与小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相似,对学生要求具有一致性,因此原来的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合二为一,成为《中小学生守则》,有利于坚持对中小学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对中小学生针对其特点,有不同要求,比如要求小学生“注意安全,防火,不做有危险游戏”,对中学生要求“不吸烟,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
请分析教育部制定《中小学生守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结构性矛盾、就业歧视、学生职业观偏差等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困境。新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帮助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教育部提出了采用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多种措施。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你认为大学生应如何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来指导自己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每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应当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
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什么要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对这段话进行分析。(12分)

材料一: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及资源短缺情况


煤碳
原油
电力
天然气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60%
10%
——
5%
2008年短缺
8000
万吨
1.6亿吨
(进口)
200万
千瓦时
8——10
亿立方米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耗量占世界总消耗的比例
注:我国每年创造的GDP占世界总量的4%,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
材料三: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健全节能环保各项政策,按照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狠抓落实。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和现实说明如何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1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