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问题
吉林省的地形特征是 ( )
| A.以山地、丘陵为主 |
| B.平原面积大,山脉呈南北走向 |
| C.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
| 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
关于吉林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在长白山区,大力发展了畜牧业 |
| B.在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松花江流域,普遍种植水稻 |
| C.依据不同区域的地形、水源等条件,发展了种植业、林业、渔业等 |
| D.利用其优越的气候、地形条件,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1-2题
1.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出生率高 B 人口死亡率低
C 大量人口迁入 D 原有人口基数小
2.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 人口老龄化突出 B 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 社会劳动力不足 D 城市用地压力增长
下表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1—2题
| 地区 |
① |
② |
③ |
④ |
| 总人口(万人) |
9613 |
1625 |
3837 |
267 |
| 死亡率(%) |
0.683 |
0.595 |
0.721 |
0.607 |
| 自然增长率(%) |
0.603 |
﹣0.054 |
1.075 |
1.267 |
| 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 |
6163. 2 |
5408.8 |
1180.0 |
159.7 |
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我国北方城郊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因素 | B.交通运输不便 | C.消费者习惯变化 | D.气候变化 |
请根据资料回答1-2题。资料:20世纪70年代前,天然甲鱼很多且价
格便宜,但无人愿吃。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其营养价值的认识加深,甲鱼的价格飞涨,江汉平原就有很多人开始人工养殖甲鱼。然而,自然生长的甲鱼要7年才能成熟上市,饲养者便在冬季采用温室饲养甲鱼,使其三年便可上市。此后,甲鱼的价格大幅下跌,于是有的人又转向观赏龟的饲养。
1.从以上可见,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产量的是()
A.气候 B.政策 C.地形 D.市场
2.甲鱼只养三年就能上市,这是因为人们改造了()
A.光热条件 B.土壤条件 C.交通条件 D.政策
读“某区
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1-2题。
1.影响甲、乙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正午太阳高度差异 B.地形差异 C.大气环流的差异 D.白昼时间的差异
2.关于甲、乙两地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因日照弱,而种植业发达
B.乙地因日照弱,不能发展林业
C.甲、乙两地因自然条件影响,种植业均不发达
D.乙地草场面积广阔,畜牧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