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贫贱不能移》,完成小题。
贫贱不能移
马尚龙
⑴“贫贱不能移”,更通俗的表述应该是“贫贱不能放弃”。不能放弃的是什么?是人的理想、道德和一切做人的准则;这是多少年来穷人精神上的寄托,也是多少年来穷人给自己的道德筑下的“防洪堤坝”。
⑵“贫贱不能移”的真正意思是在告诫穷人:贫贱是很容易“移”的,贫贱很容易使人将贫贱当作不可替代的理由,放弃理想、放弃道德、放弃一切做人的准则。社会上几乎所有的负面形象,都源自于贫贱:乞丐为了钱可以放弃尊严,亡命之徒为了钱可以放弃做人的一切。他们几乎都是穷人,都是抵御不住贫贱的冲击而“放弃”的人,他们的行为也恰恰印证了一句老话: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但是更多的穷人没有放弃,“人穷志不穷”是他们坚定的信念,古往今来,伟人的故事,几乎就是穷人矢志不渝的故事。他们所印证的是:贫贱不是放弃的必然前提。
⑶但是这两大类人都只证明了一半,而混淆了另一半:贫和贱看上去很像是一回事,却不是同一个概念。贫一定是贱的前提,但是贱不一定是贫的结果。
⑷贫,上面是“分”,下面是“贝”,“贝”是古代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那当然是缺少财物以至于贫困了。贫是与富相对的一种生存状态。方志敏曾经写下不朽的《清贫》,他是将贫理解为一种精神的财富。
⑸贱,与贵相对,它不是生存状态而是生存档次;贱的本意是“价格低”,也可以理解为地位低下,人格卑鄙;再引申出去,就是贱骨头,贱相,贱人。以前有句很粗俗的骂人话叫做“你是贱胎”,足以见得“贱”是多么的让人不齿。
⑹一个人可以贫却不可以贱,但是贫很可能就是贱的母亲。因为贫所以贱,因为贱所以移,因为移所以不贫,因为不贫,所以更贱。这一连串因果关系,就像是一块强力磁铁,吸引着所有穷人陷入它的魔圈,而且也确实很多的穷人陷了进去。于是有一种穷人让我们肃然起敬,那就是坚定不移的人。概括本文表达的两层主要意思。(4分)
联系全文内容,给第⑵自然段的划线句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文章第⑹自然段划浪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当今社会存在物欲横流、道德缺失的现象。针对这种社会现状,本文有何现实意义?说说你的看法。
母亲
洪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
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 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请补全下面的表格。
与母亲有关的事情 |
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 |
① |
② |
幸福 |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 |
③ |
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 |
④ |
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
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不超过100个字)
我长大了
(1)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3)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4)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5)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6)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7)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8)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9)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10)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11)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12)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13)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1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
②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面对被撞倒的老太太,“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从中反映出“我”具有哪些好的品质?
“我”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请从文中举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3分。举例1分,说明2分)
例子:
说明:简要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
身后的眼睛
(1)那是一头野猪。
(2)天高月爽,四周清亮空明,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3)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4)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惟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5)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了。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6)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
(7)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野猪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8)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
(9)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10)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
(11)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12)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的目光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一点也掩饰不住他们的担心。他们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
(13)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14)野猪和孩子对视着。
(15)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
(16)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17)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18)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
(19)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20)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
(21)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22)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23)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嚎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24)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25)孩子继续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26)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的啊?
(27)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请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身后的眼睛”指什么?文章为何要以“身后的眼睛”为题?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文中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试结合文章说说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孩子和野猪的对峙?而野猪逃跑了,孩子却瘫在地上嚎啕大哭,怪父母没有帮他。这样是否矛盾?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父母该如何培养教育孩子?
⑴美国调查:继承15万美元以上财产的小孩,会有两成放弃工作,多数一事无成;他们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甚至失去奋斗目标。这股“富裕病毒”正席卷全球,从美国、日本到中国……
⑵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16岁开始详细地记下自己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他也让孩子们学记账,不管买铅笔、玩具都一一记录,都要有合理的解释。此外他拒绝儿女们进入自己的公司,他要让孩子知道,一切必须靠自己的奋斗。
⑶据了解,我市某校某生在看到家里的存折后对老师说:“我每天用50元,一直可以到死。”言下之意不想读书。而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
母亲 · 我 · 狗
(1)小时侯,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害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给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学生上早学。
(2)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人,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都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我都不敢想下去。
(3)邻居大婶也来劝我母亲:“别让孩子上了吧,你们家就他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4)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5)到了那个“恶狗云集”的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6)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孩子,别怕!有妈在,狗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7)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作饭。
(8)多年过去了,有一次已经读高中的我同邻居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其实,你妈妈是村里最怕狗的了!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一霎间,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9)如今的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我的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表明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请你引用原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分)
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有关“世界微笑日”的非连续文本阅读
有一种东西,比我们的面貌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表情;还有另外一种东西,比表情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微笑。――雨果
【历史由来】
从1948年起,每年的5月8日,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这天订立为“世界微笑日”, 这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
【说文解字】
笑,一竹一夭。竹,上下有节,节节联通。说明笑具有竹之功能,笑可使人关节、气血等畅通,为健康之妙方,为何?因为笑可振动血脉,活血化淤。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就是这个道理。
“笑下为夭,夭中有大,说明笑不可大,若大则夭,大时舌不抵上,不通,且震荡剧烈,血脉易乱易断,危险之至。夭上一撇为刀,藏于笑中,故笑里易藏刀,笑不对则伤人伤己。”
【科学数据】
笑能调动53块肌肉。人的面部表情肌共有44块,通过与血管、骨骼的配合,一共能做出5000多个表情。其中各种不同的笑就有19种,每一种笑都会带动不同的面部肌肉组合,有时可以调用53块肌肉,有时则只用到5块肌肉。
人一生下来就会笑。芬兰科学家通过多项实验和调查发现,人不需要学习就能发出笑声,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在睡梦里微笑。但悲伤、烦恼等负面情绪,以及表达负面情绪的哭泣,则是通过亲身体验,在成长中慢慢学习来的。
笑是一种人类生存的能力,恰如医师检查身体各部位一样,笑已成为衡量身体健康的一种正确有效的指示器。但很少有人知道,笑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
可惜,人到成年,每人每天平均只笑15次。比孩童时代每天笑400次左右少多了,对健康来说,这至少是令人遗憾的损失。只要发笑,嘴角和颧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微笑可以美容,让人看起来更年轻。
【调查报告】
5月5日至7日,金华晚报记者在网络上发起了有关“世界微笑日”的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1.“你认为自己是个时常面带微笑的人吗”这一选项里,65%的人回答“是”,其余的人则选择了“不是”。
2.为什么愿意选择做一个“时常面带微笑的人”?90%的受访者认为,“爱笑的人特别有亲和力”, 其次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以及“减少社会的冷漠感”。
3.经常微笑的人又都把微笑给予了谁呢?在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朋友、同事”,其次是“父母、家人”,再次是“志愿者”和“营业员等服务人员”,最后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4.你收到的微笑来自哪里,“父母、亲人”和“朋友、同事”是最多的两项,来自“陌生人的微笑”则只有20%。
【街头采访】
“你别看我每天对着所有人都是笑脸,其实我从未对着自己笑过,因为我不是真的开心。”23岁的清远小伙何清源,一年前大学毕业后来到南海桂城一珠宝店做销售员,每天上班面对顾客,他都笑脸相迎,但为何却对自己这般吝啬呢?
由于所就读的大学是非知名学校,专业也是比较冷门,毕业后找工作很不顺利。最后,小何在老乡的介绍下,找到现在这份工作,“本来以为只是过渡一下,但没想到一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找到更好的工作。”
就业起步不顺,小何心里很不是滋味。但销售这个职业,必须是笑脸迎人。因此,只要一上班,他的脸上总会挂着职业的微笑。下班回到出租屋,他便变得十分沉默,在室友小李看来,他甚至是一个“冷酷”的人,从来不笑,十分严肃。“现在销售竞争非常大,基本工资很低,全靠业务提成,有时淡季一个月收入还不够开支的,根本没有积蓄。买房、买车、找女朋友这些,根本不敢考虑,想想就觉得压力山大。”小何苦笑着说出了对自己笑不出来的原因。
【专家分析】
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张载福是我市精神医学与心理卫生领域的专家,他分析,之所以大家微笑不多,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有个性因素。比如人的性格是否开朗,开朗的人面对陌生人时,更容易展露微笑,而内向的人则相反;二是有情景因素。和陌生人打交道时的情景或许并不适合微笑,比如丧礼的现场等,情景较为特殊。三是受当时内心的情绪状况影响。比如和陌生人打交道时,当天因为工作或生活上遭遇不快,心情比较压抑。比如医生,很多医生都知道对患者微笑服务的重要性,但如果一天下来接诊数十个病人,工作压力一大,到最后很难笑出来。
金华市社科联主席吴远龙则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笑”的基因比较内敛,“比如说笑,教育我们要‘笑不露齿’,‘哈哈大笑’则好像有失礼仪”。
吴远龙说,自己曾经做过一次尝试,对不同的陌生人微笑,结果得到的反应各不同,有回报一笑的,也有的人防范之心顿起,还有人觉得碰到了神经病,“这里面有社会信用的缺失”。
针对社会上的此类现象,吴远龙开出了他的“心灵鸡汤”:合理定位,拥抱当下。学会鼓励,学会换位。直面痛苦,勇于决断。懂得选择,懂得放下。善学好思,善于施爱。阅读【说文解字】,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老的中国文字“笑”字中包含了哪些信息。
阅读【科学数据】【调查报告】,说出微笑有哪些好处。
阅读【街头采访】【专家分析】,当代人微笑日渐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1948年起,每年的5月8日,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这天订立为“世界微笑日”, 这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 |
B.科学家通过多项实验和调查发现,宝宝刚出生时,就能立即学会发出笑声,甚至还会在睡梦里微笑。 |
C.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和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差不多。 |
D.在调查当中,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对“朋友、同事”的微笑竟然比“父母、家人”还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