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材料一:《决定》)中指出,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我国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及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共中央作出上述决定的正确性。
材料二:《决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其中将“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列为首要目标之一。弘扬良好思想道德风尚,提高公民素质,必须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
(2)请你就此提出一个建议,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历届五年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日趋明显。
材料二:在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
材料三:《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而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必须做到三点:第一,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其次,还得让老百姓敢花钱;第三,还要解决放心消费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 分)
(2)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相关措施。(6 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材料一:2013年,全球经济依旧低迷,许多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面对“严冬”,大量企业首先选择大量裁员、缩减生产、降低成本。另有一部分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选择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换代,增加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的研发,努力开拓市场,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甚至实现逆势成长。
材料二:面对经济的“严冬”,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尤为重要。要注重用改革的办法促进产业发展升级,把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结合起来,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产业发展升级创造多元投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1)结合材料一,请分析上述企业的不同应对之策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加快产业发展升级?

材料一: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我国首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使我国航天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进,开启航天新时代;神舟十号共载三名宇航员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进行无人和有人的交会对接。
材料二:“蛟龙”号的诞生和启用实现了中国古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2)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人“上天入海”从未停下脚步的认识论依据。

材料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重申文化强国战略和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材料二:当前,受经济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和道德焦虑。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不仅事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民族精神、道德品质的重大提升。但是,社会道德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轨迹,文化强国、文化发展的举措应顺应、遵循其自然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材料二针对社会事业长期发展滞后,民生领域“欠账”多的实际,近几年来,我国财政逐步转向“民生”财政,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2012年尤其在社保和就业方面支出最多。在相关领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既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后,中央财政部也将会逐年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通过改善民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才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观点,分析近几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方向转变的必要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