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011年10月29日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9日2时54分,甲附近海域(南纬14.5度、西经76.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0千米。
材料二:图6中甲国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国从其进口大量的矿产资源。图5是2001—2010年甲国对中国矿产出口额变化统计图。
材料三:南美洲部分地区图和丙地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
(1)地震发生时,当地的区时是________,这里地震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甲国沿岸的自然带主要为________,其分布特点是________。这种分布特点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地域分异现象。
(3)从材料二可知:甲国对中国出口额呈________趋势,其中________年份之间增长速度最快。
(4)根据材料三,分析丙地城市蒸发量和径流量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说明该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5)图6中甲、乙是本地区重要的工业国,中国积极投资该地区的工业,分析其主要原因。
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带的形成与各地所处的位置和位置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气候。
(2)图中自然带H、I、A、B、F、G是沿着(经或纬)度变化方向作有规律更替,形成这种分异规律的基础是,这种分异主要是受的影响而产生的。
(3)图中自然带由B—C—D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区域分异属于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的,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是受的影响程度不同。
读“地球的公转”图,图中字母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如C处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请用字母回答:
(1)金湖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位置是________。
(2)金湖县处于秋季的位置是________。
(3)淮安市白昼最长的位置是________。
(4)全球昼夜等长,且太阳直射点将要向南半球移动的是________。
(5)远日点附近是________。
(6)近日点附近是________。
读人口年龄结构图
(1)X、Y两国,其中___代表发达国家,___代表发展中国家
(2)X国目前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是____________,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____,面临的人口问题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X国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符合X国情的国家是()
A.瑞典 | B.印度 | C.美国 | D.新加坡 |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
(2)图示日期为,北半球节气为,理由
(3)此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为
(4)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区域为。
(5)此日A点昼长为小时,B点昼长为小时。
(6)由此图所示时间向后,一个月内北半球昼长如何化?,极昼或极夜范围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
读地质构造图
(1)常见的地质构造有______、_______ 。
(2)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D处构造地貌名称是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处地貌名称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油气应在图中的____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_处。
(6)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