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插针法”测定透明半圆柱玻璃砖的折射率,O为玻璃截面的圆心,使入射光线跟玻璃砖平面垂直,图中的P1、P2、P3、P4是四个学生实验时插针的结果。 在这四个图中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定折射率的是
(2)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10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下面的表格中的数据是某同学在物体作直线运动过程中测得的位移s和时间t的数据记录。
物体运动的起止点 |
所测的物理量 |
1 |
2 |
3 |
4 |
5 |
A→B |
时间t(s) |
0.89 |
1.24 |
1.52 |
1.76 |
1.97 |
位移s(m) |
0.25 |
0.50 |
0.75 |
1.00 |
1.25 |
⑴请你在下列甲图的网格中作s-t图象;
⑵该同学猜想图线接近于二次函数的图象,为了验证这个猜想,请你通过转换变量在乙图的网格中作相应的图象;
⑶通过上述处理,你认为物体从A→B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规律是:(用s、t表示,涉及数字,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串联的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时,除备有电池、电键、足量的导线外,还有下列实验仪器可供选择
A.电流表A1(0~0.6A)
B.电流表A2(0~3A)
C.电压表V1(0~3V)
D.电压表V2(0~15V)
E.滑动变阻器R1(20Ω,2A)
F.滑动变阻器R2(1750Ω,3A)
(1)所选电流表为____,电压表为____,滑动变阻器为____(填写所选仪器前面的字母)。
(2)一名学生正确选择仪器后进行实验,测得实验数据,并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U-I图象。从图中可得电源的电动势为_____V,内阻为______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如待测电阻Rx约为150Ω,电流表内阻RA约为20Ω,电压表内阻RV约为5KΩ,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选用下图中的 电路(填①或②)来进行测量。当用电路图①进行测量时,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偏 (填“大”或“小”);当用图②进行测量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填“大”或“小”)。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
①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错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点,测得h1、h2、h3、h4、h5.若打点的周期为T,则打E点时速度为vE =___________;若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数值,并在坐标系中画出v2与h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m/s2.
某学习小组利用自行车的运动“探究阻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人骑自行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运动,当人停止蹬车后,由于受到阻力作用,自行车的速度会逐渐减小至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阻力做功使自行车的速度发生变化.设自行车无动力后受到的阻力恒定.
(1)在实验中使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获得某一速度后停止蹬车,需要测出人停止蹬车后自行车向前滑行的距离s,为了计算自行车的初速度v,还需要测量_______(填写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
(2)设自行车受到的阻力恒为f,计算出阻力做的功W及自行车的初速度v.改变人停止蹬车时自行车的速度,重复实验,可以得到多组测量值,以阻力对自行车做功的大小为纵坐标,自行车初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就可以得到阻力做的功与自行车速度变化的定性关系.在实验中作出W-v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