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表1,回答4题。
表1 北京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省级行政中心的气温资料
| 省级行政中心 |
甲 |
乙 |
丙 |
丁 |
| 1月平均气温(℃) |
-2.3 |
4.9 |
7.8 |
-4.7 |
| 7月平均气温(℃) |
14.9 |
24.0 |
19.9 |
26.1 |
甲城市所在省级行政区突出的地理特征为
| A.喀斯特地貌典型 | B.多雪峰和冰川 |
| C.环境人口容量大 | D.傣族集中分布区 |
与其他三城市比较,丁城市的气温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分别是
| A.1月气温低——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近 |
| B.7月气温高——纬度低、云量少 |
| C.气温日较差小——海拔高、云量多 |
| D.气温年较差大——纬度高、临海 |
连接乙、丙两城市的铁路干线是
| A.陇海线 | B.贵昆线 |
| C.青藏线 | D.兰新线 |
绘制图幅相同的省级行政区图,其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序的是
A.西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北京市
B.B.北京市、贵州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
C.北京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D.贵州省、北京市、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结合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题。
在环流中()
| A.甲地多晴天 | B.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
| C.乙地为低压 | D.近地面空气由乙地流向甲地 |
能正确表示甲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线与等压线关系的图示是()

蓝水足迹指人类消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灰水足迹指受人类影响而被污染的水资源量。下图是亚洲部分国家每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据此完成各题。
读图可知,下列国家的灰水足迹占本国水足迹比重最大的是()
| A.日本 | B.越南 | C.菲律宾 | D.印度 |
我国降低因工业生产产生的灰水足迹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加大保护水环境的执法力度
②关停耗水量大的企业,减少污水排放
③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实施跨流域调水,保障工业用水量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等高线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暖温带气候类型 | B.气候特点都是雨热同期 |
| C.年降水量甲比乙少 | D.冬季降水量甲比乙多 |
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甲受寒流影响,乙受暖流影响 |
| B.甲终年受西风影响,乙终年受副高影响 |
| C.甲海拔比乙低 |
| D.甲处于盛行风背风地带,乙处于迎风地带 |
夏至日北京时间12:40,25°N以南的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测得该地太阳与头顶的夹角达到该日的最小值(如下图)。完成下列两题。
此时太阳悬挂在该地的天空上()
| A.正南 | B.正北 | C.正东 | D.正西 |
该校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 A.(125°E,20°N) | B.(110°E,24°N) |
| C.(125°E,24°N) | D.(110°E,20°N) |
下图为我国某岛屿平均降水量(毫米)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据图中的相关信息,可推测该岛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分布特点是()
| A.大致与纬线平行,南高北低 |
| B.呈西北东南向,西南高东北低 |
| C.呈环状分布,中间低四周高 |
| D.与等降水量线一致,南高北低 |
该岛屿建成农业生产基地最重要的有利条件是()
| A.气温高,热量条件优越 |
| B.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 |
| C.地形平坦,土地肥沃 |
| D.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