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12月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会上,章太炎发表演说:“以前的革命,俗称强盗结义;现在的革命,俗称秀才造反。”章太炎所说的“秀才”指( )
| A.地主阶级的洋务派 | B.地主阶级的顽固派 |
| C.资产阶级的维新派 | D.资产阶级的革命派 |
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四大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 D.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
下图反映的经济特征是
| A.计划经济 | B.新民主主义经济 |
| C.国家资本主义 | D.市场经济 |
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其中导致中国1844年进口猛增的原因是
| 年代 |
1842 |
1844 |
1846 |
1848 |
1850 |
1852 |
1854 |
1856 |
| 正当贸易货物总值 (万英镑) |
96.9 |
230.51 |
79.1 |
144.6 |
157.4 |
250.4 |
100.1 |
221.6 |
A.鸦片输入的减少B.自然经济的解体
C.列强夺取了政治经济特权 D.5%的低关税率
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经历的是:
①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
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③④⑤ |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 A.火耕 | B.刀耕 |
| C.石器锄耕 | D.铁犁牛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