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6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如图,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如图,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他们产生了分歧。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语有云:“百代犹得秦政法”。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创立了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
请回答:
(1)战国时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进攻的战役是什么? (1分)
(2)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主要措施。(2分)
(3)说出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西起 ,东到
(4)《阿房宫赋》记载:“族(灭亡)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简述这一制度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实行的什么措施?你认为这项措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经典是我们学习历史很有效的资料。阅读下列经典引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材料一是谁的话?分别体现了他在教育领域的什么主张?
(2)材料二是谁的话?这句话体现了他的哪些观点?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你的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卫鞅在哪个国家进行变法?目的何在?
(2)“卫鞅”实行的变法运动发生在哪一年?内容有哪些?
(3)你认为这次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至少三项)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如何评价这次会议?
(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