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沿图中的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请根据图中信息简述理由。答:                                                   
(3)某同学建议在图中C处建一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________,若用现代化的手段动态监测森林火灾,最好采用________技术。
(4)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路线中最佳的是________。某同学因私自外出,在B处迷了路,请你给他指出独自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
(5)简要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河流经 高原,其典型的地貌类型是 地貌。
乙省南部是我国 作物的生产基地,种植这类作物的有利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省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其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丙地气候湿润,但地表却缺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竟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岩溶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则“皆士峰缭绕,兼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介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介于二者之间”。
徐霞客为_ 朝代人,著名的地理学家。
比《徐霞客游记》更早记载溶洞的著作包括成熟于战国年间的《 _______ 》和北魏骊道元的《 ______ 》等。
岩溶地貌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
文中“壅流成海”的“海”是指 ,“流多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文中“穿穴之流”是指

读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问题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三: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
(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________,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________提高。
(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________,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________造成很大压力。
(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________,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对落后。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         日本能源安全情况(1973年和2000年)


1973年
2000年
能源进口依赖率(%)
89.4
81.0
石油消费比重(%)
77.4
53.0
进口中东石油占进口石油比重(%)
79
82

材料三:中东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使得日本开始重视从其他地区进口石油。日本如果能够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可以降低到65%。
(1)从材料一可看出,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
(2)材料三是日本针对它的什么能源安全问题而作出的努力?
(3)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能源安全情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基础是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复合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变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势必出现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人类活动不符合环境道德的是(  )

A.垃圾归类,回收利用
B.过量开采地下水
C.建立“树木银行”
D.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5)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它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与习惯。你认为中学生能为可持续发展做哪些事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