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但维新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1)康有为为何主张“近采日本”?
材料二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他后来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2)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请你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分)
材料三 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对以上三则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三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
(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有参决。——摘自《史职官志》
(4)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在地方设立了什么机构?
(5)上述四则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1689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权利法案》规定:
凡未经国会同意,国王不能擅自废除法律或僭越法律。
凡未经国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凡未经国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国会应时常集会……——《权利法案》
请回答:
①《权利法案》对权利进行了怎样的分配与规定?
②这部法案所体现的核心政治价值是什么?它对西方今天的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何影响?
③请你谈谈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政治体制所呈现的优点与不足。
阅读下列材料:
王权是一株根枝蔓延的大树,如果只砍去树梢,而任其他的分枝和树根不动,它会再生而恢复新的力量……当这种王权由一个名叫查理者掌握时,各界人民同声怨其压迫……于是你们这些缙绅,在你们集议于国会时,号召穷苦老百姓来援助你们。暴政的树梢砍掉了,寄生在这一个人身上的王权推倒了,但是天啊,压迫的大树依然存在,自由的阳光仍然照不到穷苦的老百姓身上……——《世界近代史资料选集》
请回答:
①此材料反映了哪个国家革命的情况?标志这次革命结束的事件是什么?
②材料中的“查理”“缙绅”各指什么?他们开始斗争时的阵地在哪里?
③材料中“暴政的树梢砍掉了”指什么?
④马克思为什么称这次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权利法案》
请回答:
①英国国会通过这一法律文件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②想以此达到什么目的?
③据此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阅读下列材料:
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请完成:
(1)材料中“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中的“和平方式”是指什么方式?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