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在做实验时,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小王同学把杠杆放在支架后,如图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节(选填“左”或“右”).

(2)小王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
(3)小王所做实验仍存在不足.同一物理实验中,经常需要测多组数据.以下四个实验中测多组数据目的相同的有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②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③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④探究动滑轮特点
这些实验测多组数据目的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上;该实验在光线较  的环境中进行更便于观察。

(2)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 A ' B ' C ' 分别是烛焰 A B C 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曾在光屏上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图乙中烛焰  (选填“ A “、“ B ”或“ C ) 的成像原理相同。当把蜡烛移动到 M 点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  (选填“成实像”、“成虚像”或“不成像” )

(3)分析图乙中信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  (选填“正”或“倒” ) 立的。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  (选填“靠近”或“远离” ) 凸透镜。因此用相机拍照,拍完近景再拍远景时,应将相机的镜头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 景物的方向调一些,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小聪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电压恒为 6 V 的电源。额定电压为 2 . 5 V 的小灯泡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表,开关和导线,如图甲是小聪没有连接完整的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电路连接完整。

(2)小聪同学连接电路后闭合并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电流表指针无偏转,故障可能是  

A .小灯泡短路;

B .小灯泡断路;

C .滑动变阻器短路;

D .滑动变阻器断路

(3)小聪同学纠正错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 ,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老师告诉小聪,与小灯泡的电阻相比较,电流表的电阻非常小,电压表的电阻非常大,由于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的影响,测量后计算出的电功率值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某学校“牛顿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实验中用到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它们的质量关系为 m 1 < m 2 = m 3 ,实验的情景如图所示。

(1)通过观察小球陷入细沙的深度来反映重力势能的大小,应用的物理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或“类比法” )

(2)分析甲、乙两种情况可知,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

(3)小铁球 m 3 落入细沙后,速度不断减小直至静止,它的机械能转化为  能。

(4)同学们还发现小球离地面越高,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越长,他们测出了小球自由下落高度 h 和下落时间的平方 t 2 的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写出 h t 2 的关系式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h /

2.45

4.9

7.35

9.8

12.25

14.7

t 2 / 2

0.5

1.0

1.5

2.0

2.5

3.0

小静同学做有关水沸腾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根据下表数据。为了完成实验,应选用  温度计(选填“酒精”或“水银)

种类

酒精

水银

沸点

78 ° C

357 ° C

(2)用如图甲的装置加热水,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此时水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3)如图乙,停止加热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上冷水,会看到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这是因为浇上冷水后,烧瓶内气压  ,水的沸点  

(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的现象:

现象一:如图1所示,将两个相同的鸡蛋先后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鸡蛋甲落到地板上,摔烂了;而鸡蛋乙落到一块海绵上,完好无损。此现象说明鸡  蛋受到的撞击力较小(填“甲”或“乙” )

现象二:如图2中 a 所示,一根细线拴着一个重物,把重物拿到一定高度,然后释放,重物可以把细线拉断;如图2中 b 所示,如果在细线上端拴一段橡皮筋,再从同样的高度释放该重物,细线就不会被拉断。此现象说明细线中的拉力是图  中的较小。这就是典型的“软着陆”或“缓冲”现象,这种现象背后的物理原因是什么呢?

①现象一中,鸡蛋甲从接触地板到摔烂的时间为 t 1 ,鸡蛋乙从接触海绵到抵达最低点的时间为 t 2 ,则 t 1    t 2 (填“ < ”、“ = ”或“ > )

②现象二:图 a 中,细线从刚好拉直到它断开的时间为 t 3 ;图 b 中,细线从刚好拉直到物体下落到最低点的时间为 t 4 ,则 t 3    t 4 (填“ < ”“ = ”或“ > )

(2)综上分析,导致上述现象中两个力变小的可能原因是  

(3)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先后三次让同一个同学骑同一辆自行车,从斜坡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每次到达坡底进入同一水路面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捏刹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捏刹车的用力情况

在水平面上滑行时间

1

较小的力

40 s

2

较大的力

17 s

3

更大的力

4 s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质量和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要使物体停下来作用  越长,作用力越  

(4)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人从高处跳到地面上时,膝盖会无意识的弯一下,这是通过  

  地面对人的冲击力。

(5)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缓冲知识的是  

A .自行车坐垫上装减震弹簧

B .跳远时跳到沙坑里

C .装修时用橡胶锤敲打地砖而不用铁锤

D .用撬棒撬石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