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
B.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C.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一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 |
墨子认识到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类社会只有从事物质生产才有物质生活,墨子对发展农业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首先,应当开垦荒地。“田不辟,少食。”“安国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材料中墨子的观点表明()
A.土地能不能得到合理使用,能不能充分发挥效力,是农业生产能否发展的关键 |
B.小生产阶层希望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
C.统治者应该不违农时 |
D.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人之得以其姓名与于中正之品藻者鲜也,非名誉弗闻也,非华族弗与延誉也。故晋、宋以后,虽有英才勤劳于国,而非华族之有名誉者,谓之寒人,不得与于荐绅之选。”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
A.将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 |
B.实现了“公天爵于天下,而奖斯人以同善之道” |
C.是两汉察举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
D.在民间普及了孝的观念,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 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 |
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
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
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