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 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
|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处口岸 | D.鸦片的输入严重削弱了国人的购买能力 |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的标志 |
|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
|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
|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同盟会纲领中,体现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驱除鞑虏 | B.恢复中华 | C.建立民国 | D.平均地权 |
“第八款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这一条款应出自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
|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