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材料三:如图,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D代表民主(democracy),S表示科学(science),在字母S顶端上还有个圆球。
材料四:如图,台湾也有一所清华大学,两岸清华大学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校名、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和文化传统。有人说两岸清华“同根同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正是两岸关系的写照”。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纪念日,两地清华大学共同庆祝百年华诞,并各派副校长带队前往对方参加庆典。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北大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它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2)1900年是庚子年,想一想,材料二中的“庚子赔款”是依据什么条约产生的?
(3)材料三中的雕塑是为了纪念中国哪位历史人物首先提出民主和科学口号?
材料四中当前两岸清华交往日益密切是在什么方针的指引下产生的?
回顾北大清华的历史,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成功盘踞台湾多年,以海涛为巢穴……后因海滨各处奸民商贩,潜为资助……故严立通海之禁。”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根据材料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两则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2)综合两则材料分析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为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材料二国务院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转世灵童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盖历世班禅额尔德尼,皆倾心内向,捍卫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潜修内典,明心见性,为佛门众望之所归,为世人之所崇敬。今班禅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举行坐床典礼,并授汉藏两体文金印金册,用示荣褒,以期继续发扬爱国爱教之历史传统,广结善缘,以利西藏发展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
——公元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
材料三 2008年3月中旬,拉萨极少数人进行打、砸、抢、烧破坏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足够证据证明这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已引起西藏各族群众的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
(2)“……今班禅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这个具有法律性质的规定开始于哪个朝代?这个朝代后来为加强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那些做法和规定有什么积极意义?
(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你如何看待达赖集团的这种分裂行为?你认为西藏地区今后继续繁荣进步的保证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属于太宗皇帝首创的是什么?
(3)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对唐朝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如图,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填空:
⑴请填写出图一、图二中的五个政权名称:
A ;B;C;D ;E 。
⑵与图一F处相关的著名盟约名称是:
⑶观察图二并为该图命名:
⑷图二H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战役)是:;相关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⑸据图二说出此时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是旅行者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中游历。
(1)在采访孟子和韩非时,他们回答的治国主张各是什么?
(2)公元1世纪你在匈奴看到一位汉族公主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西汉与匈奴和与战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你在查阅史籍时快点““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问三国到南北朝是我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或长江流域 1分)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三国两晋时期发生了三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些战役中,失败一方的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有何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