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图11“北京市农业分布图”和材料一,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所属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顺义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其发展粮食种植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2012年2月,昌平区成功举办了第七节世界草莓大会。本市自2001年开始大面积种植草莓,目前温室面积已达2000多亩,引进栽培欧美、日本新品种草莓10余个。作为中国草莓第一镇的昌平区兴寿镇发展草莓专业村1 2个,建起上千个日光温室,生产冬季草莓,每年11月到翌年6月,都有草莓供应市场。
(3)阅读上面的资料,简要分析近年来昌平区发展草莓种植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门头沟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正确选择是(   )

A.大规模发展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B.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C.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D.发展“一村一品,一沟一品”的特色林果业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月1日美国人口总数达到3.055 2亿,比2008年的第一天增加0.9%,金融危机并没有阻挡美国人口快速增长的步伐,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材料二 美国人口增长和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美国人口发展特点。
(2)从人口增长模式来看,目前美国的人口增长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美国的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什么?

(2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东非大裂谷起点的赞比亚是非洲中部一个传统农业国。该国西部为平坦
的高原地区,南部和东部多峡谷、瀑布,人均GDP约为450美元,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
为主,辅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以及少量内河运输,国内大多数骨干路网均建于1965—1975年
间。水能蕴藏量大,但开发力度小,农村地区用电紧缺。
材料二:赞比亚气候资料(表2)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气温(℃)
21.5
21.5
21.1
19.9
17.4
15.2
14.9
17.3
21.3
23.5
23.4
21.7
降水量(mm)
245.4
185.9
95.0
34.7
3.1
0.0
0.1
0.4
1.7
18.4
89.3
208.1


(1)根据图表信息评价卢安瓜河航运条件。


(2)根据材料二简述该国西部地区沼泽地面积冬夏季节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3)描述该国农场集中区的分布特征,并从社会经济角度指出该国在实施大规模商品化农场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分布特征:
面临的问题:

(4)请对赞比西河流域的开发和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从2006年起,在我国西部15个省(区、市)开始建设蚕桑基地项目,
它标志着我国开始实施桑蚕业中心的战略大转移。
材料二“西气东输”Ⅱ线工程西连中亚天然气管道,自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入我国境内,南至广州,全长4900
多千米,2012年将全线贯通,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1)分析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桑蚕生产区位优势逐渐减弱的原因。


(2)“西气东输”Ⅱ线工程完工后,对珠三角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

阅读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1)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分布特点
自然原因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甲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2)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材料三
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14)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15)

(3)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图是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乙是传统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甲城早期至近现代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说明原因。


(2)制约乙城港区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丙城是以装卸、仓储和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港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3)A线和B线是连接甲城和丁城的公路选线方案,较合理的是________线,简述你的理由:

(4)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判断图例①为__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