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为△m,相应的能量△E=△mc2=2.2MeV是氘核的结合能,则可知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 |
B.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 |
C.1911年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D.已知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为ν0,则当用频率为2ν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ν0 |
E.β衰变现象表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如图5所示,光滑的平台上有一质量为20kg,长度为10m的长板,其中7m伸出平台外.为了使木板不翻倒,让一个质量为25kg的小孩站在长木板的右端B点,以下关于木板平衡的结论,正确的是()
A.如果小孩从木板的右端B向左端A走动,欲使木板不翻倒,小孩在木板上走动的距离不能超过1.4m |
B.如果小孩从木板的右端B向左端A走动,欲使木板不翻倒,小孩在木板上走动的距离不能超过3m |
C.小孩可以从木板的右端B向左端A随意走动,但小孩决不能从左端A离开长木板,否则木板就会翻倒 |
D.小孩不但可以从木板的右端B向左端A随意走动,还可以从左端A离开木板,整个过程中,木板都不会翻倒 |
一质点处于静止状态,现对该质点施加力F,力F随时间t按如图2所示的正弦规律变化,力F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在0~4s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第2s末,质点距离出发点最远
B、第2s末,质点的动能最大
C、第4s末,质点距离出发点最远
D、第4s末,质点的动能最大
下端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面体放在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如图9所示现用水平力F作用于物体B上,缓慢拉开一小角度,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静止则下列说出正确的是()
A.水平力F变大
B.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作用力不变
D.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不变
实验室内,某同学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气缸和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待活塞静止后,再用一个装有与室温相同的水的小滴管贴近活塞,将滴管内的水缓慢滴注在活塞上方,如图7所示。在此过程中,若大气压强与室内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单位时间内,缸内气体分子对活塞撞击的次数保持不变
B.单位时间内,缸内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保持不变
C.外界对缸内气体做的功等于缸内气体向外界释放的热量
D.外界对缸内气体做的功等于缸内气体增加的内能
如图1所示,直角三棱镜ABC的一个侧面BC紧贴在平面镜上,∠BAC=β。从点光源S发出的细光束SO射到棱镜的另一侧面AC上,适当调整入射光SO的方向,当SO与AC成α角时,其折射光与镜面发生一次反射,从AC面射出后恰好与SO重合,则此棱镜的折射率为(A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