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 )
①获得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②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一些青年用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幸福,成为“负翁”,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金钱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 |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
C.办事情要把握适度的原则 | |
D.要具有创造性思维 |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通过观测发展冥王星的质量仅为地球的0.24%,直径比月球还小,天体“齐娜”的直径和质量都大于冥王星,但它并不叫行星。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冥王星降格为“矮行星”。从此,太阳系就只剩“八大行星”了。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认识的根本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④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实践“以客观世界为前提,作为他物的客观世界走着自己的道路”。黑格尔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 B.实践活动离不开物质世界 |
C.每个人的实践都要走自己的路 | D.世界的本质在于社会实践 |
一位外国大使在参观《伟大的壮举光辉的历程》展览后说:“究竟是什么样的信仰让这么多战士离别家人,在不知道结局会怎样的情况下,不改变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不说放弃!”这位大使的感慨说明
A.人的信仰总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 | B.价值观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
C.人生价值观一旦形成是不会改变的 | D.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 |
荣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李振声,通过远缘杂交,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基因转移给小麦,选育出持久性抗病小麦新品种,创造性地解决了育种赶不上病毒变种快的世界性难题。这说明
|
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③人们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④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有效地改造世界而造福人类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