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问题。
年龄段(岁) |
迁出人口(人) |
迁入人口(人) |
≥60 |
700 |
800 |
45~59 |
1600 |
5000 |
25~44 |
2000 |
30000 |
15~24 |
2400 |
27500 |
0~14 |
640 |
5000 |
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
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 B.中小幼教师 | C.工程技术人员 | D.建筑设计师 |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甲地目前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 | B.流水侵蚀作用 |
C.冰川堆积作用 | D.风力堆积作用 |
以下自然带在图示乙河流谷地出现的有()
①热带草原带②常绿硬叶林带③常绿阔叶林带④针叶林带⑤冰川带
A.1种 | B.2种 | C.3种 | D.4种 |
华北地区7、8月份降水量与同时期副高脊线的纬度呈正相关。下表为连续4年7、8月份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及面积(单位:S=10经度×5纬度)统计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甲年份副高位置及面积如表所示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
A.寒潮 | B.梅雨 | C.飓风 | D.伏旱 |
据材料可知,华北地区
A.甲、乙年份降水量较多 | B.甲、丙年份降水量较多 |
C.乙、丁年份降水量较多 | D.丙、丁年份降水量较少 |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大陆,三条横线分别为20°、30°和40°纬线,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洋流L
A.对沿岸气候起增温作用 | B.南端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
C.位于南半球的中低纬度 | D.由盛行西风吹拂而形成 |
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的说法,可信的是
A.①地为热带荒漠带 | B.②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
C.③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D.④地冬季寒冷干燥 |
下图中四地位于同一大陆西岸沿海低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四地位置最南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四地气候特征大致相同的两个地区是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回答下列各题。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能量最强的是紫外线 | B.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 |
C.③一般只出现在夜晚 | D.④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
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
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 B.被大气吸收的②减弱 |
C.到达地面的③减弱 | D.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