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城区的西郊公园,树木葱郁,绿草如荫,植被丰富,风景靓丽。园区内的小溪、池塘中栖息着不少浮游动物、鱼类,偶尔还可以见到蛇和老鼠等。请据此回答问题:
(1)在西郊公园中,翠绿的植物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
(2)根据题干中的生物,按其食物关系,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3)小进同学有一次发现公园小溪河中有一条死鱼,这条死鱼将会被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腐生细菌分解。这种细菌不同于真菌的是( )。
A.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 B.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
C.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 D.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
(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公园内小溪(A)、人工湖(B)、山边森林(C)、人工岛(D)等4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单位:个)
|
物种1 |
物种2 |
物种3 |
物种4 |
物种5 |
物种6 |
物种7 |
物种8 |
物种9 |
A |
0 |
30 |
0 |
0 |
15 |
10 |
0 |
0 |
40 |
B |
0 |
50 |
0 |
0 |
20 |
300 |
0 |
0 |
40 |
C |
150 |
250 |
100 |
100 |
40 |
0 |
50 |
20 |
1 |
D |
110 |
100 |
0 |
3 |
0 |
0 |
0 |
20 |
1 |
科学探究题
小燕同学设计了下图装置用于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实验前将甲装置放到黑暗处48小时后,移出装置经阳光照射3小时;摘下A、B两个叶片,分别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氢氧化钾的作用下,A叶片与B叶片形成一组 ,其变量是空气中的 。
(2)叶片经过酒精隔水加热是为了溶解掉叶片中的 ,使后面的染色效果更加明显。
(3)A、B叶片经过染色后,能被染成蓝色的是 (选填“A”或“B”)叶片。因为该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制造出有机物—— ,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该叶片细胞的 中进行。
(4)该实验设计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 。
如图所示的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包含有 条食物链。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该食物网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 ,没有反映出来的成分是 。
(3)请你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4)从食物网所呈现的各种生物看,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以下是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图示。请分析回答:
(1)切去洋葱鳞片叶时常有刺激物喷出,这些刺激物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洋葱表皮取自鳞片叶表层,属于 组织。
(2)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④
。
(3)要将图二的甲转化成乙,应转动 换用 (低倍或高倍)物镜观察。
(4)视野中细胞内近似球形的结构是 ,该结构中储存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
(5)洋葱与人体比较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大豆的发芽受水分、温度和空气的影响。光对大豆的发芽有影响吗?小强对此进行了探究:在甲、乙两个同样的培养皿中分别放入适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50粒)的大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大豆发芽情况。请据表分析回答:
装置 |
甲培养皿 |
乙培养皿 |
||
条件 |
场所 |
日光下 |
① |
|
温度 |
23℃ |
② |
||
棉花干湿情况 |
潮湿 |
③ |
||
数日后大豆发芽情况 |
发芽 |
未发芽 |
发芽 |
未发芽 |
46 |
4 |
45 |
5 |
(1)小强对乙培养皿设置的条件应该是:(提示:只有一项与甲不同)
① ② ③____________
(2)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对大豆的发芽 (有/无)影响。
以下是绿色植物受精过程、种子、芽和植株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绿色植物发育的起点——受精卵是在图一③_________中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图二中的序号)。
(2)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图三中的c发育形成〔〕_____(选填图四中的字母)。
(3)春天到来新芽绽放,绿色植物的芽不一定都发育成枝条,有的芽发育成〔〕(选填图四中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