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小麦的抗倒伏与倒伏是一对相对性状,将两株抗倒伏小麦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收集种子种下去,观察小麦植株生长的状况并统计数据,将结果绘成柱形图如下:
①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控制抗倒伏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___基因,控制倒伏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___基因。
②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图示中抗倒伏植株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
③让子代的倒伏植株进行杂交,推测后代出现抗倒伏植株的机会(概率)是___________。
(2)将同一个麦穗上的小麦粒,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种在肥沃的土壤和贫瘠的土壤中,前者的产量明显高于后者,这种性状上的差异是由于___________所引起的,属于___________变异。
(3)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虫的小麦新品种,抗虫这一性状能遗传吗?
___________,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一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及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的是生态系统中的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属于消费者的是。
(2)该生态系统共有条食物链,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是,最高级消费者是。如果环境中有污染,则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高的是。
(3)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4)如果在这一平衡的生态系统中,过度捕猎狐和鹰,则肯定会造成的数量大幅度上升,使受到危害。
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2003年11月广东出现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短短几个月内,“非典”迅速肆虐广州、北京等地,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蔓延。截止到目前,全国共有五千多人感染,三百四十多人死亡,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材料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即SARS)引起的。其传播特点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空气传播。专家建议,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对“非典”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病;要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工作和生活场所进行通风、消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材料二:解放军302医院退休教授姜素椿,不顾年老体弱,积极投身抗击“非典”第一线,不幸感染非典型肺炎。患病后,姜教授在自己身上大胆试验,注射痊愈后“非典”患者的血清,最后战胜病魔,康复出院,为救治“非典”病人开辟了一条新路。
材料三:据专家分析,SARS病毒很可能是从一些野生动物身上传染给人类的。在某些地区,有人不顾国家法令、法规,大肆捕杀野生动物;一些餐馆甚至将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做成菜肴,送上餐桌。
(1)由材料一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特点可知,该病是一种________传染病;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看,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工作和生活场所进行通风、消毒,这些措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注射“非典”康复患者的血清可以抵抗和消灭SARS病毒,是由于“非典”康复患者血清内存在________
(3)联系当前我国的“非典”疫情,从保护动物,关注人类健康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所述事实的认识。
今年3月底,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爆发,并迅速向全球蔓延。我们应了解相关知识,积极做好防范工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该传染病的(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2)疫情发生后,卫生防疫部门对来自疫区的入境人员进行检疫检查、对机场和车站进行消毒。从控制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来看,这些措施属于。
(3)如果能研制出相应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则能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从获得免疫的方式看,接种该疫苗属于免疫。
流行性感冒是常见传染病,是病原体侵染人体呼吸道引起的。症状是发热、头痛、咳嗽、打喷嚏、全身酸痛等。一旦出现流行性感冒病人,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极易传播,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分析回答:
(1)流行性感冒能在人群中传播,它有具有和等特点。试举一例说明流行性感冒的可能传播途径。
(2)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医生对流行性感冒患者进行打针、吃药等具体治疗属
于;健康人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属于。
(3)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制定一条在教室内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冬小麦是我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请根据研究冬小麦过程中所遇到的有关问题作答:
(1)冬小麦茎的高矮、产量高低、成熟早晚等都是性状,生物性状的遗传一般是由DNA上的控制的。
(2)冬小麦的高茎(A)和矮茎(a)是一对,将两株高茎冬小麦杂交,收集全部种子共672粒种植,后代出现部分矮茎冬小麦。则子代中高茎冬小麦的基因组成是,矮茎冬小麦的基因组成是。假如所有种子均发育成了植株,则理论上共有矮茎冬小麦株。
(3)去年冬天至今,我市遭受了严重干旱,导致冬小麦大量减产,可见水分对植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冬小麦一生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填生理过程)。科学家正试图把燕麦的抗旱基因转移到冬小麦中,培育抗旱的冬小麦,这种技术在生物学上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