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个圆盘上,过其圆心O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线BC、EF,在半径OA上,垂直盘面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P1、P2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插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得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的像,并在圆周上插上大头针P3,使P3正好挡住P1、P2的像.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B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则

(1)若∠AOF=30°,OP3与OC的夹角为30°,则P3处所刻折射率的值为________。
(2)图中P3、P4两位置哪一处所对应的折射率值大?________。
(3)作AO的延长线交圆周于K,K处对应的折射率值应为________。

科目 物理   题型 计算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光的折射定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0=4m/s的速度沿倾角的斜面上滑紧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图线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

(1)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a1
(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并在原有图线上作出下滑过程的速度时间图象。

(19分)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紧靠放置着等厚的长木板B、C(未粘连),它们的质量均为M=2kg。在B木板的左端放置着质量为m=1kg的木块A(可视为质点)。A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4,B、C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1,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开始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现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6N,测得A在B、C上各滑行了1s后,从C的右端离开木板。

求:⑴木板B、C的长度LB、LC
⑵若在木块A滑上C板的瞬间撤去拉力F,木块A从开始运动到再次静止经历的总时间t(此问答案保留3位有效数字)。

(15分)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37°,一带正电的小物块质量为m,电荷量为q,置于斜面上,当沿水平方向加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时,带电小物块恰好静止在斜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电场强度变化为原来的,求:(重力加速度为g)

(1)原来的电场强度;
(2)场强改变后,物块运动的加速度.
(3)电场改变后物块运动经过L的路程过程机械能的变化量。

如图所示,在xOy坐标系中,x轴上N点到O点的距离是12cm,虚线NP与x轴负向的夹角是30°。第Ⅰ象限内NP的上方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T,第IV象限有匀强电场,方向沿y轴正向。一质量m=8×10-10kg,电荷量q=1×10-4C带正电粒子,从电场中M(12cm,-8cm)点由静止释放,经电场加速后从N点进入磁场,又从y轴上P点穿出磁场。不计粒子重力,取π=3求:

(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速度v;
(2)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3)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如图甲所示,在y=0和y=2m之间有沿着x轴方向的匀强电场,MN为电场区域的上边界,在x轴方向范围足够大。电场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取x轴正方向为电场正方向。现有一个带负电的粒子,粒子的比荷为=1.0×10-2C/kg,在t=0时刻以速度v0=5×102 m/s从O点沿y轴正方向进入电场区域,不计粒子重力。求:

(1)粒子通过电场区域的时间;
(2)粒子离开电场时的位置坐标;
(3)粒子通过电场区域后沿x方向的速度大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