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⑴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 (同一 / 不同)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 (同一 / 不同)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
⑵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①三次实验小宇应将小球从斜面上的 (同一 / 不同)高度处释放;②三次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则小球在 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小,小球速度改变越 (快 / 慢)。由此得到结论: 。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将 。
⑶在上述(2)的三次实验中,若小球克服毛巾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1,小球克服木板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2,则W1 W2 (大于 / 等于 / 小于)。
⑷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的位置滚下(mA<mB,hA>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同组的小红认为他这样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问题,理由是: 。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秒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
质量/g |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最后温度/℃ |
水 |
60 |
20 |
6 |
45 |
食用油 |
60 |
20 |
6 |
68 |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________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________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圈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选填“A”或“B”)端,这样做能对电路起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是.
(3)小刚合理地连接好电路,并按正确的顺序操作,闭合开关后灯不亮,聪明的小刚猜想:
A.可能灯丝断了 B.可能是变阻器开路 C.可能是小灯泡短路
请根据电表示数判断故障原因,并将与故障对应的电表示数填入下表.
(4)小叶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所示)为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V.
(5)小向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所示的I-U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下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1)请在图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在实验中,应当拉动弹簧测力计,才能通过弹簧测力计准确读出拉力的值.
(4)用同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除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外,其它额外功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和有关。
利用如图所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将小球A、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将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L都相同,θ1<θ2,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 、mB,(mA<mB).
(1)如图甲、乙所示,同时释放A、B,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无关.
(2)如图甲、乙所示,观察到B球能将木块C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结论:
(3)如图乙、丙所示,图丙中木块C滑行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在位置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为什么?.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