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吸波材料--电磁波的克星
①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在机场,飞机航班曾因电磁干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电脑的普及应用,使得电脑病、电磁过敏症频频出现。当前,治理电磁污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
吸波材料是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损耗转变为热能而产生吸收的一类材料。在工程应用上,除要求吸波材料在较宽频带内对电磁波具有高的吸收率外,还要求它具有重量轻、耐温、耐湿、抗腐蚀等性能。
  ③早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德等国出于各自的军事目的,针对雷达电子侦察和反侦察,开始对电磁波吸收材料进行大量探索工作。美国于60年代开始把吸波材料应用于空军的F-14、F-15和F-18战斗机和F-117A隐形飞机上。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投入巨资加大对吸波材料研究的力度,中国也将其列入“九五”攻关课题。。
  ④电磁辐射是通过热效应、非热效应、累积效应对人体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伤害。研究证实,电磁波吸波材料中的高磁导率铁氧体吸波材料性能最佳,它具有高吸收频段、高吸收率、匹配厚度薄等特点,将铁氧体吸波材料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则能吸收泄漏的电磁辐射,能达到消除电磁干扰的目的。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从低磁导向高磁导方向传播的规律,利用高磁导率铁氧体,引导电磁波,当各向异性的自旋磁矩与外加的电磁波辐射频率一致时,发生共振,以大量吸收外界的电磁辐射能量,再通过磁矩自身的旋转――耦合,把电磁波的能量转变成热能的形式耗散。
  ⑤现代电信的发展,使得人类的一切通讯手段都离不开电磁波。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电子商务、网络银行、无纸贸易等日益成为现实。如何防止电磁波泄密、保证信息安全,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而吸波材料的应用,可使这个难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⑥将吸波材料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如电视、音响、电脑、游戏机、微波炉、VCD机、移动电话中,使电磁波泄漏降到国家卫生安全限值(10微瓦/每平方厘米)以下,确保人体健康。将其应用于高功率雷达、微波医疗器、微波破碎机,能保护操作人员免受电磁辐射的伤害。
⑦电磁波吸波材料是材料科学中正在崛起的一个新分支,将在未来的电子信息业崭露头角,为重塑人类洁净空间作出贡献。
(选自《新科技启蒙》,有删改)
下列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吸波材料具有吸收频率范围广、吸收率高,重量轻、耐温、耐湿、抗腐蚀等性能。
B.早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德等国就开始对电磁波吸收材料进行大量探索工作。
C.现在人类的一切通讯手段都离不开电磁波,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伤害。
D.吸波材料曾运用于军事,现在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为重塑人类洁净空间作出贡献。

指出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及说明方法的作用。     
说明对象:                    说明方法:                    
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共19分)
轮不到拼天赋
①我认识一个1992年出生的小同学。他毕业于普通的二本院校,毕业之际,他和另外六个人一起在某单位实习,两个月后,只有他被留了下来。我问他原因:“你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他说:“我也不清楚。”我继续追问:“你再想想。”他说:“因为我准时上班。”我不信。他又说:“那就是我的邮件格式写得更对,错别字更少,更容易让人看明白。”这回我信了。
②因为我对此深有体会。我阅读了上千封咨询邮件,能够看到书写格式正确,分段清楚,没有错别字,叙事有条理的邮件只有寥寥几封,大多都是一段到底,标点混乱,表达不清,短短三行就有两个错字……常常让我看了头晕脑胀。因为混乱的邮件看多了,偶尔看到一封格式正确、表达清楚的邮件,我都激动得想流泪,赶紧想着怎么回复对方。
③很多人一直以为自己与他人拼的是吃苦,是天赋,什么刻苦奋斗,什么拼命学霸……其实,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拼的只是一点点认真、一点点细节,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在你的世界里,大多数都是盲人,你只要有一只眼睛,就有资格称王。
④我收到非常多的抱怨的邮件。他们有的抱怨工作待遇太低.有的抱怨工作内容琐碎,有的抱怨社会不公,有的抱怨家庭环境不好,有的抱怨自己学历不够高,有的抱怨自己干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这些人中,有多少人是做了自已应该做的事情,并把它们做好的呢?一个人可以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但要安分于现状。简单来说,就是要守好自己的本分,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连最基本的努力都没有做到,却用那些虚化的平等、华丽的梦想、社会的不公、自已没有天赋等为自己不能成功找借口。
⑤一个人如何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实非常简单,他要做的事情大多都是一些小事情,甚至是一些非常本分的事情。做学生时,做到准时上下课,按时完成作业。毕业面试时,穿不起名牌衣服,就把自己打扮得干净清爽,做到准时赴约。求职写邮件时,注意书写格式,分段清楚,意思表达明白。上班的时候,少打游戏,少逛淘宝,多琢磨怎么把事情做好。下班的时候,少看几集连续剧,少睡一点觉,多看几本书。周末大家都在吃吃喝喝和睡懒觉时,你到公园里跑跑步,锻炼锻炼身体……做到这些,你的机会自然就会多起来,命运也会慢慢地改变。
⑥如果更进一步,你除了做好自己的本分,还能将每一件小事情做到极致,像庖丁解牛,会怎样呢?
⑦《士兵突击》中有句台词: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
(选自《党员文摘》2014年第15期,有删改)
请仔细阅读全文,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再回答作者是怎样引出本文中心论点的?
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在你的世界里,大多数都是盲人,你只要有一只眼睛,就有资格称王。
(2)他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
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文章中提到“大多数人都还没有轮到拼天赋”。那么在作者看来,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依靠的是什么呢?
请依据文章内容,为本文第⑥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使论证更严密完整。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共21分)
我的语文老师王承刚
文/慢三
①王承刚是男的,我们却都叫他王奶奶。这就是我对他外形的描述。
②王奶奶三十岁出头,一米七有余,皮肤泛白,高度近视,走路时弓着背,两只手掌在胸前反复揉搓,一副冻得快死的样子,哪怕是在盛夏。当时我们高二结束,我由于成绩一贯中游,被分到了文科差班。王奶奶便成了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③王奶奶常年带文科差班,颇有心得,学校对他的要求也极低——只要别出事,就任这帮垃圾闹腾去吧。但王奶奶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个好人,一个好人怎么忍心放任自己的学生像茶水中的渣滓一般螺旋式沉入玻璃杯底呢。虽然可能我们的确就是渣滓。
④于是,奶奶开始管教我们。他每天六点半就把大家拉到教室早读,晚上十点还不放我们下晚自习。他或许并不渴望得到大家的感激和尊敬,只求无愧于自己那份好心肠。这样的教育方式当然让人痛苦,大家不仅毫不感恩,反而在背后对他极尽挖苦,厌恶透顶。
⑤我并不讨厌他,因为王奶奶表扬过我的作文写得还可以,大体的内容是,几乎没有用重复的词语。当时,听到这话对我这么个虚荣心很强的人是多么的欢欣鼓舞。可后来一想,这不是耍我吗,按这样的逻辑,编新华词典的那帮人不是可以被称为文学巨匠了?由此可见,他这个语文老师当得有多么的精明
⑥有一次上作文课,我写了篇小说交了上去。那篇小说大概只有四五百字,属于彼时流行的“微型小说”范畴。下一堂课,王奶奶端着一叠作文本进来,只说了一句“下面我给大家念一篇作文”,然后就念了起来。他念的正是我写的那篇小说。我突然紧张死了。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这篇在我写时感觉还不错的微型小说,通过王奶奶的嘴里念出来后,我觉得写得糟糕极了,颜面全无。当时我只能在心里祈求他赶紧念完。终于,他合上了作文本。“这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写的,我觉得他写得很好,可以去参加微型小说大赛。”说完,他停顿了一下,然后念出了我的名字,“上来,把作文本拿下去。”在我上台的过程中,我的垃圾同学们突然集体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在这堆莫名其妙的掌声中,我原谅了可恶的王奶奶。
⑦他有个五岁左右的女儿,经常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到教室里窜来窜去,活跃气氛。据传闻,王爷爷(既然她老公叫王奶奶,我们有必要一视同仁)是另外一所中学的英语老师,因为与该校某体育老师搞婚外恋,导致了这场婚姻的失败。在这件事情上,王奶奶一反软弱的常态,跑到女方学校去闹了好几次,似乎还被人揍过(有次上课明显左脸比右脸要大),终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胜利,比如女儿的抚养权。鉴于这种特殊情况,学校也给予理解和宽容,允许他在上班上课的时候把女儿带在身边。小姑娘什么也不懂,整天高兴得跟只铃铛似的,走到哪儿响到哪儿。她短发,干瘪,瘦弱,好动,像个假小子,与王奶奶完全是两种气质。通常情况下,等王奶奶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空隙,我们就捏捏小姑娘的脸蛋,摇摇手臂,再给她塞块糖,逼着她称呼自己的爸爸为王奶奶,这时,小姑娘却表现得比她爸爸更像男人。
⑧王奶奶偶尔也会在课堂上念一念他不曾发表的作品,多是一些文学青年略带伤感的青春校园故事。我们一度怀疑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原型。犹记得王奶奶用带有些许哭腔的嗓音念道:“就在这一刻,我才清楚地意识到,青春结束了,社会像一所监狱的监狱长一样面带微笑向我们张开了空虚的怀抱。”
⑨毕业后,我只在街的那一边见到过他一次。我没有喊他,因为前一晚我和朋友唱KTV弄坏了嗓子,实在喊不出声来了。他肯定没看见我,因为他深度近视,且没戴眼镜;我也近视,同样没戴眼镜,却真真切切地看见他了,这是何故?
⑩昨天在书店,我看到一本名为《枯萎》的长篇小说,作者署名就是王承刚,心里一阵激动。可当我打开一看作者简历,发现无论是年纪、身份,还是籍贯,都与我的老师王承刚毫无瓜葛。于是,我又把它塞回了书架。
(选自《一个》,有删改)
通读全文,请分别概括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主人公哪几件事?
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由此可见,他这个语文老师当得有多么的精明
(2)在我上台的过程中,我的垃圾同学们突然集体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文中划线句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1)就在这一刻,我才清楚地意识到,青春结束了,社会像一所监狱的监狱长一样面带微笑向我们张开了空虚的怀抱。
(2)于是,我又把它塞回了书架。
文章第⑨段讲述毕业后,我与王老师在街上偶遇,在我们都没有戴眼镜的情况下,他没有看见我,而我却看见了他,这是为什么?
请联系全文,概括“王奶奶”这一人物形象

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8分】
盲人与_________
①浅灰色的防盗门虚掩着,他轻轻拉开后,露出一道菜花色的老式镶板门。他带上门,蹲下,抄起一只拖鞋扔了出去。砸出的响声不大,像猫逮老鼠时跳跃触地般发出的。室内没有一丁点反应。他胆子壮了起来,便站直身子朝里走。
②“二娃子,你来啦?”声音不大,很平静。他疑心是自己心里发出来的,所以没有停下,继续往屋里走。
③“你今天是先拖地还是先抹窗子?”这次他听得清清楚楚,声音是一个中年男子从客厅转角处的沙发上发出的。窗帘拉着,光线很暗,刚进屋很难发现沙发上还坐着人。
④“糟糕,今天失手了!”他不由得暗暗在心里叫了一声苦,紧紧盯着那人,往门口退去,试图根据情况夺路而逃。
⑤坐在沙发上的男人一动不动地指挥道:“你去把厨房的水瓶提过来,先泡两杯茶,今天我请你尝尝二级峨嵋毛峰。”
⑥他不敢回应。
⑦沙发上坐着的人又喋喋不休地自言自语道:“哎哟,我咋忘了你不能说话呢,不过,姐姐把你带来的时候就说你心明眼亮,耳朵特好使,可以耐心地听我这个看不见的人说话,你不知道,我等你好长时间了,你来了,我说着话心里就亮堂了许多。”
⑧沙发上是个盲人,他放松了,停止了逃走的打算。
⑨“水瓶提过来没有?先喝一口茶,再慢慢做卫生,要不,都不做,反正等几天你又要来做,我就想和你喝喝茶说说话,你不知道,这茶是用我自己第一次挣的钱买的。”
⑩他换上拖鞋,不由自主地去厨房提来水瓶,伸出食指在瓶口试了试温度,泡上一杯茶。他开始同情起这个盲人来。
⑪“说真心话,二娃子,我有点佩服你,你说不了话,自己出来打工挣钱养活自己不算,还要供养残疾的父母。”
⑫他很想告诉沙发上的盲人,他不是二娃子,也不是残疾人,他好手好脚,但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他不敢吭声。今天他是一位不能说话的人。他要把这场戏演到底。
⑬沙发上的人说:“喝茶喝茶。”他呷了一口,有些苦涩
⑭沙发上的人又说:“我去盲人按摩所上班,一是受到你的启发,你都那么能干,我好脚好手的咋不能自食其力呢?二是想帮衬姐姐一把。姐姐太苦了,先前每个月挣的钱就花在我这个无用的男人身上。这个世界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姐姐,她是女中豪杰,比男人还能干。”
⑮他情不自禁地去厕所拿来拖把,开始打扫客厅。
⑯“二娃子,你嫌我啰嗦就使劲跺一下脚,我听到后就不说话了。来,喝茶喝茶。”
⑰他把客厅拖完,又去喝了一口。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肺腑
⑱“这茶味道说不出的好。”坐在沙发上的人卖个关子动情地说,“简直有点像说书人说的,妙处难与君说。二娃子,你早就品尝过这种美滋滋的味道是不是?可对我来说却是第一次啊,用自己劳动挣来的钱,是世上最美的享受!”
⑲盲人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着他。
(20)“你自己再倒点水喝。”沙发上的人边说话边站起来,端着杯子熟练地往里屋走去。
(21)下午三点,打扫完卫生,他从包里掏出仅有的三张十块、四张五块的钱放在茶几上。正要出门,门吱扭一声开了,一个和他年龄相当的敦实青年背着个帆布工作包走了进来。那人啊啊啊地对他比划了几下,他点点头侧身让了一下出了门。
(22)楼梯上洒满斑斑点点的阳光
阅读全文,在题目横线处补全文中“他”的身份。答:盲人与
盲人误认为“他”是二娃子,为什么会“喋喋不休”和他说话?请结合全文情节简要概括。答:
阅读画线句,结合上下文,说说“他”为什么两次喝茶却感觉茶味不同。
答:
从细节来分析人物,是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结合第1、10、21段的相关细节,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
答:
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答:

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5分】
二维条形码
①条形码有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之分。一维条形码就是今天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普通条形码,它的信息仅靠宽窄不同的黑白条纹来表达,在平面上以单一方向分布排列。一维条形码虽然只能编码几十个字符、数字,还脱离不了对数据库的依赖,但它的使用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电脑采集数据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眼下,这种条形码几乎覆盖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商品和流动物件。
②经过科学家(qiè)而不舍的研究,终于又开发出二维条形码。二维条形码是在一维条形码不能满足大容量信息存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至今不过20年历史。与一维条形码的区别是,它的信息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它除了可以存储字符、数字以外,还可以存储图形、声音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数据量很大。同时,它还具有很多优点,如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而无需另接数据库、信息一旦存入其中就无法更改、能对污染的信息进行修复还原等。
③二维条形码不仅从“质”上提高了条形码的应用水平,。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身份证、护照和机动车驾驶证等重要证件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个人照片、声音、指纹、虹膜、基因状况等综合信息,假冒分子就很难得逞。二维条形码除了能“慧眼识人”以外,还能准确“认物”。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药物、高档家用电器等物品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产地、生产厂家、品牌、质量指标、生产批号、安全性能等综合信息,伪劣产品就休想蒙混过关。在不与网络相连时,便携式识读设备读取的内容上传到有关数据库,以便“跟踪”某一物件流向。比如,有关机构可采用二维条形码为树木、邮件、汽车、军需物资、货运物品等制作“身份证”,使人们对它们的变化和流通情况了如指掌。此外,二维条形码还可应用在对管理程度要求较高的银行、工商、税务和海关等系统。
④目前,二维条形码的应用远没有一维条形码普及。原因之一是现有的各种二维条形码制在信息密度、编码语言、外形比例、识读成本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缺陷,原因之二是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几个科技发达国家掌握了二维码的要(jué),拥有二维条形码的底层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⑤中国是汉语的最大使用国,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十分需要创建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国际流通的二维条形码制。最近,上海龙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龙贝二维条形码”,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很安全的加密功能,很灵活的外形比例、多向编码——译码功能和很强的抗畸变功能,能适用许多种类的识读器,可使用多达32种语言系统。“龙贝码”是我国拥有完全的底层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解码和识别系统。
⑥“龙贝码”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比如,从2003年8月1日起,全国127个机场统一使用了印有6平方厘米面积的的“龙贝码”的机动车驾驶证。将该驾驶证插入小巧轻便的识读器后,显示屏上就会立即显示出中英文两种文字表示的详尽个人基本信息和一张16384像素的个人彩色照片。而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证件“肯塔基州汽车驾驶证”上的二维条形码,面积为18.2平方厘米,其中存(chǔ)的信息,除了简要的个人英文资料外,仅有一张2250像素的黑白照片。
根据拼音,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
(qiè)而不舍②要(jué)③存(chǔ)
第③段开头一句话,缺了后半句,请根据上下文补齐。
答:
请比较二维条形码和一维条形码的不同之处,完成下面的表格。


一维条形码
二维条形码
信息表达方式

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
存储信息格式
字符、数字

信息处理方式
电脑采集数据,依赖数据库
可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不依赖数据库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慧眼识人、认物、跟踪、身份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者用这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什么问题?
答:

现代文阅读
最后一颗牙齿
①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过来帮忙看孩子。母亲63岁,长年的农活劳累使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背有些驼,耳朵有些背,牙齿也掉了多半。
②母亲刚来时,我对她的“教育”很是费了一番脑筋。母亲在老家带过哥哥家的几个孩子,所以在带孩子的问题上颇有自己的一套,这反而更增加了我教导的难度,好比在一张画过野菊花的纸上再画牡丹,颠覆的难度可想而知。
③比如母亲经常会用嘴尝试奶粉的温度,用大人的脸盆洗孩子的尿布,嚼食品喂孩子等等,我制止时,母亲总是笑着说:“自己的孩子我不嫌!”我哭笑不得:“不是你嫌不嫌的问题,而是大人的口腔和脸盆带有很多细菌,不卫生,这样对孩子不好。”母亲瞪着眼说:“大人怎么不卫生了?我带了两代孩子,都是这么照顾的,也都长得挺好啊。”我不耐烦地扬着手中的书说:“这是科学喂养,书上都有,有空的时候你也看看。”母亲看了看我手中的书,又看看我的脸色,不知是屈服于书本还是屈服于我的脸色,不做声了。
④母亲岁数大了,便有些唠叨。我扒开尿布查孩子的粪便有无异味时,她便会说:“我最近有些便秘。”我查看孩子的耳屎是否正常时,她便会说:“我最近的耳朵越来越背了。”我扒开孩子的小嘴查看长没长牙齿时,她便会说:“我又有两颗牙齿松动了。”……说得多了,我便不耐烦地说:“等有空我带你去医院看看!”母亲又摇头又摆手:“
⑤有一天,我给儿子喂鸡蛋羹,儿子一张嘴,一点银白从红红的牙床中冒了出来,“妈快来看!宝宝长牙齿了!”我兴奋地大叫。叫了半天,母亲却没有动静,我一扭头,见母亲正盯着手里的馒头发呆。
⑥“你在看什么?馒头长花了?”我冲母亲嚷道。母亲看了我一眼,低声说:“掉了一颗牙。”我仔细一看,果然看见在母亲咬过的馒头上扎着一颗牙齿。我一把夺过馒头,丢在垃圾篓里,又拿起一个馒头递给母亲说:“换个馒头吧,怪——”想了想,把“脏的”两个字咽到了肚子里。
⑦母亲叹了口气说:“这是我最后一颗牙齿了!”然后转过头来看看宝宝的小牙。看着看着笑了:“比你长牙早了一个多月。你长第一颗牙是在十一个月的时候,第一次掉牙是七岁半。你的第一颗小牙我还放着,就在我的梳妆盒里。
⑧母亲一脸灿烂地回忆着,咧开的嘴里露出了光光的牙床,母亲的牙,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全掉光了。
⑨在儿子钻出第一颗小牙的时候,母亲掉下了最后一颗牙齿,我厌恶地把母亲生命中最后一颗牙齿扔进了垃圾篓。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痛了一下。
⑩我把母亲的牙齿从垃圾篓里小心地取出来,放在水龙头下仔细清洗,用毛巾擦干净,放进我的首饰盒。我知道,终究有一天我会对儿子讲他的第一颗牙齿,到那时,我还会同时讲起我母亲的最后一颗牙齿。
“我”对母亲非常“不耐烦”,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文中写“我”对孩子的爱的用意是什么?
答:
结合上下文和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下面的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入第4段画线处。

A.不用不用,这都是老年常见病,花那冤枉钱干啥!
B.不必麻烦你了,等有空我自己去就行。
C.就剩两颗牙了,看也没有用了,先照顾孩子吧。
D.你哪里会有空?有空我也不会去看的。

第7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痛了一下”,结合上下文,谈一谈“痛”的含义。
答:
文章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