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强国” 与“富民”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一方面,“富民”以“强国”为前提,国不强则民难富;另一方面,“强国”以“富民”为目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为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立足国情,坚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与“富民”的有机统一。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有哪些哲学依据。
在2010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来自各地区、各阶层的代表委员敢于成为本地区、本阶层利益的代言人,敢于通过议案提案的方式表达各自所在群体的利益诉求,也敢于在会场上发表针锋相对的意见。对此,有人说这是人大代表“角色意识”的真正回归。
(1)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人大代表应具有怎样的“角色意识”?
(2)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某市政府针对群众反映的“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贫困家庭生活难”“治安难”这“七难”,决定开展“助业”“助居”“助医”“助行”“助困”“助安”这“七助”行动。市政府要求各职能部门在开展“七助”行动中必须注重实效,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把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并把这“七助”行动的主要任务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向全市人民做出承诺。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某市政府是怎样做到对人民负责的?
(2)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请你从政府职能角度,就解决上述民生问题的一个方面向某市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12分)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中有两次重大的改革调整,一次是美国于1933年实施的罗斯福新政,一次是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
(1)请简要说明这两次重大的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
(2)这两次重大的经济改革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如何正确对待计划与市场?
(14分)2009年5月25日,国务院办公械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指出,今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矛盾更加突出。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发展难题,通过扩大开放赢得发展机遇,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知识回答问题: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
(12分)在日本,企业遭遇各种危机的时候,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缩减编制。首先,企业高层(老板、合伙人等)缩减公司的股份。其次,缩减高级经理人员的薪水和红利。再次是降低中级经理人员的薪资。最后才要求一般员工接受减薪和减少工作时数,不得不裁员时,企业势必尽全力想办法先安排员工调职到其他不同的公司。
(1)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哪些特点?你知道还有哪些国家的市场经济属于这一模式吗?
(2)材料中日本公司的做法对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