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统帅部修改的大正时期《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中规定“以中国为敌时,其作战要领如下: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
A.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 | B.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 |
C.七七事变一.二八事变 |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可见当时
A.通货膨胀,法币急剧贬值 | B.通货膨胀,法币急剧增值 |
C.通货膨胀,经济滞涨 | D.通货膨胀,美元急剧贬值 |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 间 |
厂数(家) |
创业资本数(元) |
工人人数(人) |
||||
1913年 |
698 |
330,824,000 |
270,717 |
||||
1920年 |
1759 |
500,620,000 |
557,622
|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票,引起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性质 |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与这一现象相关联的有
①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 ②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顺差③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④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