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问题。
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 B.交通运输 | C.劳动力 | D.市场 |
图8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生产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29-31题
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指向型 | B.劳动力指向型 |
| C.原料指向型 | D.动力指向型 |
乙类工业聚集工业区为
| A.中国京津唐 | B.美国硅谷 | C.中国沪宁杭 | D.德国鲁尔区 |
在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丙类工厂适宜向我国下列哪个地区迁移
| A.环渤海地区 | B.长江三角洲地区 | C.珠江三角洲 | D.中、西部地区 |
读图7图中①日用化工厂、②电子厂、③服装厂、④手表厂等不同产业都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回答26—28题
这些工厂布局在同一工业区其目的是
| A.满足人们生活需求 | B.利用公共设施 |
| C.接近消费市场 | D.扩大产品影响力 |
该工业区的工厂集聚属于
| A.生产上的工业联系 | B.信息的工业联系 |
| C.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 D.市场共享的工业联系 |
下列工业中属于该种工业区的是:
| A.大庆石油工业区 | B.顺德家电制造工业区 |
| C.长春汽车工业区 | D.广州经济开发区 |
2010年世界最大的小卫星研制试验基地在北京航天城竣工,其设计能力为年产6至8颗卫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25题将小卫星研制试验基地选建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 A.原料丰富,运输成本低 | B.教育发达,科技人才荟萃 |
| C.位置临海,便于产品输出 | D.有利于增强首都的城市职能 |
同小卫星研制试验基地在北京建设相反,首钢由北京迁往曹妃甸,其迁移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环境 | B.技术 | C.交通 | D.资金 |
不属于曹妃甸吸引首钢的因素是
| A.靠近原料 | B.接近能源 | C.劳动力丰富 | D.海运便利 |
读图6完成22题。
该企业最可能从事
| A.汽车生产 | B.电子原件生产 |
| C.钢铁生产 | D.啤酒生产 |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20-21题。 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
|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
发展“绿色农业”措施正确的是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等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止病虫等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