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6)

(1)促进根、茎生长的生长素溶液最适浓度依次是          
(2)分析10-4mol/L的生长素溶液对根、芽、茎的影响,得出结论是                                              ;分析10-10mol/L—10-6mol/L的生长素溶液对根的影响,得出结论是                                              
(3)从三条曲线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最敏感的器官是           
(4)若想培养出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溶液的最适浓度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叶绿体色素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一般是,叶绿素a / b的比值是:C3植物为,C4植物为;而叶黄素 / 胡萝卜素为
(2)阴生植物的叶绿素a/b比值,比阳生植物,高山植物的叶绿素a / b比值比平原地区植物,同一植物在强光条件下,其叶绿素a / b比值比弱光条件下的,同一叶片随着叶龄的增加,叫绿素a/b比值亦随之

右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2产生的影响。

(1)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2较多,这些CO2
的产物。
(2)由A到B,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

(3)由B到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
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
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

巨胚稻因为胚的增大而胚重增加,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巨胚与正常的胚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Ge、ge控制,为研究巨胚的遗传特性,科学家用经典遗传学的研究方法获得了以下数据:

组别
纯种亲本组合
观察粒数
F1平均胚重
F1平均粒重

巨胚×巨胚
30
0.92
19.47

正常胚×正常胚
30
0.47
21.84

正常胚♀×巨胚♂
30
0.47
21.30

巨胚♀×正常胚♂
30
0.48
21.36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
(1)上述一对相对性状中,巨胚遗传方式为
(2)现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母本为胚发育提供营养而决定胚的性状;第二种观点认为胚的基因型决定胚的性状。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上述实验,用遗传图解和必要文字加以说明。
观点:
遗传图解:





文字说明:
(3)如果粒重与粒轻、胚重与胚轻分别为两对相对性状,现有粒轻、胚重的巨胚稻与粒重、胚轻的正常胚稻。想要获得粒重、胚重的新品种,最好用 方法。

右图示某遗传系谱,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根据条件分析同答。

(1)如果2号不带甲病基因,则:
①甲病基因在___________染色体上。
②乙病属丁___________ (显、隐)性遗传病。
③4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
④5号和一乙病基因携带者的正常个体婚配,
正常女儿的基因型是______
(2)如果2号携带甲病基因,则4号与1号基因型
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
(3)经检查,1、2号均不带乙病基因,则5号的致病基因来源于___________,5号相关的基因型最可能是___________。

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

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d、h无此功能。现有两个不产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将F2各表现型的叶片的提取液作实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下表:

叶片
表现型
提取液
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
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叶片Ⅰ
产氰
含氰
产氰
产氰
叶片Ⅱ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产氰
叶片Ⅲ
不产氰
不含氰
产氰
不产氰
叶片Ⅳ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不产氰

据表回答问题:
⑴氰在牧草叶肉细胞的中,由生化途径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

⑵两个不产氰品种的基因型是,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为
⑶叶片Ⅱ叶肉细胞中缺乏酶,叶片Ⅲ可能的基因型是     
⑷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Ⅳ的提取液产氰?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