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是:[ ]
| A.冰川作用形成 | B.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
| C.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 D.海水的溶蚀作用形成 |
右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 |
| B.寒潮、台风、沙尘暴 |
| C.干热风、暴雪、沙尘暴 |
| D.干热风、寒潮、冻害 |
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准噶尔盆地 | B.东北平原 |
| C.华北平原 | D.东南丘陵 |
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可能是一条晨线或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回答下题。
甲地时间为
| A.9点 | B.12点 |
| C.21点 | D.3点 |
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 A.7 日11点 | B.8 日11点 |
| C.7日3点 | D.8日3点 |
读图5,回答下题。
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o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 A.甲 |
| B.乙 |
| C.丙 |
| D.乙和丙 |
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 |
| B.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
| C.甲大于乙,乙大于丙 |
| D.乙的比例尺最小 |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综合分析后,回答下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河流的三条支流中有一条画错了 |
| B.图中海拔高度G处为100m,H处为400m |
|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
| D.该地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 |
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 A.199<h<200 | B.289<h<290 | C.299<h<300 | D.300<h<301 |
图中地区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为
| A.棉花 | B.苹果 | C.甘蔗 | D.橡胶 |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4年月12月29日发布的消息,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零时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9级地震,至发消息时,至少造成8万人死亡。据此回答下题。苏门答腊岛附近(东六区)海域发生地震时,当地时间为
| A.26日2时9分 | B.25日22时9分 |
| C.25日零时9分 | D.26日23时9分 |
当地震发生时,地球位于运行轨道的
| A.近日点附近 | B.远日点附近 | C.春分点附近 | D.秋分点附近 |
下列属于地震灾害受灾体的是
| A.桥梁、厂矿 | B.沉损船只 | C.粮食作物 | D.滑坡和泥石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