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某国历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甲乙丙丁四个年份人口变动的情况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据此回答问题。
年份 |
甲 |
乙 |
丙 |
丁 |
人口出生率(%) |
3.8 |
3.8 |
2.9 |
1.3 |
人口死亡率(%) |
2.4 |
3.2 |
1.7 |
1.0 |
自然增长率(%) |
1.4 |
0.6 |
1.2 |
0.3 |
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A 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 乙、甲、丁、丙 D甲、丙、乙、丁该国家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A 北欧 B 非洲 C 东南亚 D 拉丁美洲
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问题。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甘肃省 | B.江苏省 | C.贵州省 | D.海南省 |
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
B.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
木薯是喜高温,不喜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水薯约7.5吨。图9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等值线分布图,读图9回答问题。图9所示区域最适宜种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 )
A.节约土地资源 | B.原料有可再生性 |
C.减少原料运输量 | 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
图8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全年累计小时数,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完成问题。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 |
B.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 |
C.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 |
D.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 |
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 | B.东南沿海地区 | C.四川盆地 | D.黄土高原 |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图7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③造成资源浪费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图6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
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 B.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