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英国、丹麦两国的农业,因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纷纷改耕作业为畜牧业。我国已加入WTO,预计粮棉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而花卉、园艺业则有较大的优势。回答问题。导致英国、丹麦两国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光、热不足,产量较低
B 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较高
C 国土狭小,土地价格高
D 投资多,能耗大入世后,原先预计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花卉、蔬菜的出口受阻,反不如棉粮。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国际市场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下降
B 缺少完善的生产----销售渠道
C 我国花卉、蔬菜的生产成本提高
D 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面对入世的挑战,为防止类似北美小麦向英、丹倾销的现象在我国出现,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A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棉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B 提高粮棉进口税,保护本国粮棉生产
C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效益
D 借鉴英、丹经验,着重发展畜牧业,应对国外粮棉倾销
构建关联图可从整体角度把握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甲乙两图回答。
7.图甲中各箭头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的热力作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纬度位置相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的数值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的数值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年平均气温较高,与③的数值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大,与④的数值大小有关
8.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各箭头表示地壳物质循环方向,①②③④表示各类地质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B.乙、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并含有化石
C.板块运动与①有关D.②③④均属于内力作用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在2011年与俄罗斯合作共同开展火星探测活动。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回答。
与日均距 (百万千米) |
质量 (地球为1) |
体积 (地球为1) |
大气密度 (地球为1) |
大气主 要成分 |
表面均 温(℃) |
自转周期 |
公转周期 |
|
地球 |
149.6 |
1.00 |
1.00 |
1.00 |
N2、O2 |
22 |
23时56分 |
1年 |
火星 |
227.9 |
0.11 |
0.150 |
0.01 |
CO2 |
-23 |
24时37分 |
1.9年 |
5.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A.火星距日较远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
C.火星大气逆辐射强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
6.火星与地球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密度比地球大B.自转角速度大,线速度小
C.公转的角速度小,线速度小D.白昼时间比地球短
图2为某大洋部分海区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向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w/m2 )。
3.A海域的值可能是
A.75 w/m2 B.90 w/m2
C.110w/m2D.130 w/m2
4.B海区等值线密集的主要可能原因是
A.太阳辐射差异大
B.洋流影响造成的
C.海底地形差异造成的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图1阴影部分为我国某种水果优势产区。
1.该产区种植的优势水果可能是
A. 柑橘B.香蕉 C.苹果D.葡萄
2.该产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 地处暖温带,光热条件较好
C. 气候湿润,灌溉水源充足
D.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安徽省某镇是“蓝田花猪”的产地,当地政府积极推广使用“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读下图回答1-2题。
1.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其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虽然不利于蔬菜有机质的积累,但能够提高蔬菜产量
B.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能保持日光温室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C.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蔬菜产量
D.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2.“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②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③广天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④开展综合利用,既发展了经济,又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