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①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父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光时休沐②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长公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③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听。
后桀党羽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注释:①鄂邑盖主:汉昭帝的大姊,即下文的“长公主”。倢伃:即婕妤,宫中女官名,汉代设置。②休沐:休息洗沐,犹休假。③椒房中宫:皇后所居,借指皇后。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识:做标记 |
B.众庶莫不多光多:称颂,赞美 |
C.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德:感激 |
D.为国兴利,伐其功伐:讨伐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 ②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
B.①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C.①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 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
D.①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 |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霍光出入下殿门,停止、前进都有固定的地方。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很仰慕他的风采。 |
B.长公主等人和燕王旦勾结,罗列一系列罪行,诬告霍光专权,且行止有些不同寻常,并趁霍光休假之机上书,他们甚至还谋划把霍光抓起来。但昭帝没有批复同意。 |
C.上官桀虽与霍光是亲家,但后来因为和燕王、桑弘羊等人一样,有求于霍光而未能得到满足,就设法陷害霍光,但最终事败身亡。 |
D.霍光受先帝所托,辅佐幼主,深得皇帝的信任,不管上官桀等人怎样诽谤他,昭帝都认为霍光是一个忠臣。霍光后来还帮助昭帝粉碎了上官桀等人谋反的阴谋。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
⑵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皆 与 燕 王 旦 通 谋 诈 令 人 为 燕 王 上 书 言 光 出 都 肄 羽 林 道 上 称 跸 太 官 先 置 又 擅 调 益 莫 府 校 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每题3分)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②白:刮去树皮使白木露出。③筹策:谋划。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像对待客人那样。 |
B.齐使田忌将而往将:领兵。 |
C.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去:到。 |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约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B.①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②吾其还也 |
C.①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②乃令秦武阳为副 |
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智胜敌手,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 |
B.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齐军士卒死亡过半的情况下,乘胜追击,但终因过于自信,而兵败自刭。 |
C.马陵之战,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术思想,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智慧和胆识过人,却难以避免自己的不幸,对孙膑的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习题。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选自《留侯世家》)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衣:穿着 |
B.良殊大惊,随目之目:注视 |
C.沛公善之善:交好 |
D.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益:增加 |
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②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
B.①父以足受,笑而去②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 |
C.①故遂从之②及沛公之薛 |
D.①良为他人言②为其老,强忍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习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 |
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 |
C.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存活,生存 |
D.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长于臣 |
B.良乃入,具告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C.使子婴为相为击破沛公军 |
D.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下列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为击破沛公军 |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C.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 | D.籍何以至此 |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 8 处)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批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