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下列药品,完成对应的“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
B.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
C.用洗净的碎鸡蛋壳、食盐水制二氧化碳 |
D.用酒精、紫卷心菜等制酸碱指示剂 |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4 |
1 |
42 |
10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20 |
6 |
31 |
A.10 B.8 C.4D.0
已知CaCl2和Na2CO3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A.常温下向pH=13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
B.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 |
C.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加热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 |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
下图形象的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B.该反应的生成物都属于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A、B、C各原子的个数比为1∶2∶2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改变
通过下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D.丁实验可以说明氧气能助燃 |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
A |
CO气体 |
CO2 |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
B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C |
CaO固体 |
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 |
D |
FeSO4溶液 |
CuSO4 |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