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读李翱文 欧阳修
①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俊,亦善论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
②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感二鸟赋》,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韩愈之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之心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 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③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注】①疏:注释。②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又诧异李渊能用一支军队取得天下。神尧,指唐高祖李渊,他的谥号为“神尧皇帝”。③贱远:指职位低贱、被朝廷贬斥在远方的人。这里暗指范仲淹等。第①段作者“始读翱《复性书》”后不以为然;“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后的看法是                        ;“最后读《幽怀赋》”后的感受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第②段,比较韩愈写《感二鸟赋》和李翱写《幽怀赋》“之心”有何不同。
(用自己的话回答)
“韩愈之心”:                                             
“翱之心”:                                                   
对本文写作特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借题发挥 B.以小见大 C.抑扬结合 D.对比映衬

宋代李涂说,欧阳修许多论及时政的文章“有‘呜呼’二字,固是世变可叹”。本文与《伶官传序》都有“呜呼”二字,请概述其所感叹的内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郑当时传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节选自《史记·郑当时列传》)
[注] ①洗沐:指官员休假。②算:竹器。③推毂:推荐。④僦人:指承揽运输的人。⑤逋负:拖欠款项。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令诸故项籍臣籍   名:称呼……的名字
B.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问候
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    行:辈,辈分
D.庄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   稍:稍微,略微

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脱张羽厄,声闻梁楚之间。 B.①慕长者,如恐不见
②青,取之蓝,而青于蓝。②燕畏赵,势必不敢留君。
C.①请治行何也 D.①官属言,若恐伤之

②又因厚币用事臣靳尚②赢而不助五国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而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微,却能交结天下名士。
B.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他也会向皇帝推荐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C.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流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他,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2)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诫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薛奎列传》)
[注]①涴(wò):沾污。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B.臣事君鲜有克终者鲜:少
C.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然:对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宽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安用此陈腐困民哉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秦民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秦伯说,郑人盟
C.坐客莫有知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
D.保终道,匪独臣不然也   古学者必有师

对下面句子断句合理的一项是( )
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A.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B.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C.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D.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
翻译:
(2)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翻译:
(3)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史思明,宁夷州突厥种,初名窣于,玄宗赐其名。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人不自保。朝义,其长子也,常从思明将兵,颇谦谨,爱士卒,将士多附之;无宠于思明,思明爱少子朝清,使守范阳,常欲杀朝义,立朝清为太子,左右颇泄其谋。思明既破李光弼,欲乘胜西入关,使朝义将兵为前锋,自北道袭陕城,思明自南道将大军继之。三月,甲午,朝义兵至礓子岭,卫伯玉逆击,破之。朝义数进兵,皆为陕兵所败。思明退屯永宁,以朝义为怯,曰:“终不足成吾事!”欲按军法斩朝义及诸将。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军粮期一日毕朝义筑毕未泥思明至诟怒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思明又曰:“俟克陕州,终斩此贼。”朝义忧惧,不知所为。
思明在鹿桥驿,令腹心曹将军将兵宿卫;朝义宿于逆旅,其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悦等与王,死无日矣!自古有废立,请召曹将军谋之。”朝义俯首不应。悦等曰:“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朝义泣曰:“ 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悦等乃令许叔冀之子季常召曹将军,至,则以其谋告之;曹将军知诸将尽怨,恐祸及己,不敢违。
是夕,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诣驿,宿卫兵怪之,畏曹将军,不敢动。悦等引兵入至思明寝所,值思明如厕,问左右,未及对,已杀数人,左右指示之。思明闻有变,逾垣至厩中,自备马乘之,悦傔人周子俊射之,中臂,坠马,遂擒之。思明问:“乱者为谁?”悦曰:“奉怀王命。”思明曰:“我朝来语失,宜其及此。然杀我太早,何不待我克长安!今事不成矣。”悦等送思明于柳泉驿,囚之,还报朝义曰:“事成矣”。朝义曰:“不惊圣人乎?”悦曰:“无。”时周挚、许叔冀将后军在福昌,悦等使许季常往告之,挚惊倒于地。朝义引军还,挚、叔冀来迎,悦等劝朝义执挚,杀之。军至柳泉,悦等恐众心未壹,遂缢杀思明,以氈裹其尸,橐①驼负归洛阳。朝义即皇帝位,改元显圣。
(节选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①橐:tuó,通“托”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卫伯玉击反
B.悦等以朝义部兵三百被甲驿到达
C.悦等劝朝义挚逮捕
D.悦等恐众心未统一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无宠思明悦等送思明柳泉驿
B.则其谋告之氈裹其尸
C.皆陕兵所败立朝清太子
D.左右颇泄部将骆悦、蔡文景说朝义曰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史朝义“谦谨”的一项是
①朝义忧惧,不知所为②朝义俯首不应③诸君善为之,勿惊圣人
④不惊圣人乎⑤畏曹将军,不敢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朝义虽不受宠,但因为人谦和,对士兵很关爱,将士们都很拥戴他。史思明扬言要杀朝义,部下便为朝义出谋划策,助他夺权。
B.史思明命令史朝义作前锋从北道发起进攻,朝义败战后不得不退兵驻守永宁。史思明认为他不能协助完成大业,要按军法斩杀他。
C.史朝义手下大批武装士兵前去捕捉史思明,史思明身边的人及时发现了,并报告给史思明。史思明跳墙来到马厩,打算骑马逃跑。
D.领兵驻扎在福昌的周挚,从许季常口中得知史思明被囚禁的消息后惊倒在地,史朝义班师回朝之后,骆悦便劝说朝义把周挚杀掉。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戊戌命朝义筑三隅城欲贮军粮期一日毕朝义筑毕未泥思明至诟怒之令左右立马监泥斯须而毕
翻译下列句子
①史思明猜忍好杀,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人不自保。
②王苟不许,悦等今归李氏,王亦不全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
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杰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闲语。禹进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明公虽建籓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蓟至信都,使禹发奔命,得数千人,令自将之,别攻拔乐阳。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使别将骑,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机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帝数自临问,以子男二人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注:①更始立,指刘玄登基。②明公,指刘秀。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更始虽关西  都:建都
B.莫如揽英雄延:邀请
C.王匡等莫能当:占据
D.欲乘机关中并:兼并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邓禹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  )
①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
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
③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④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⑤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⑥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邓禹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在长安学习的时候,认识了光武帝刘秀,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亲近。
B.汉兵兴起,刘玄登机,许多有见识的人都向刘玄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跟随刘玄。却想办法追随光武帝。
C.见到光武帝后,邓禹陈述了自己的志向,分析了当下形势,并向光武帝进言献策,光武帝非常高兴。
D.邓禹屡建功勋,深受光武帝信任,显宗即位后,依然得到特别的尊崇,得病后,显宗亲自探望,并让他的两个儿子请郎中治疗。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太湖的古名)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因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时藩府②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③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④历代法书周彝⑤汉砚唐雷氏琴⑥,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⑦,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故自号云。(选自明•高启《高太史凫藻集》)
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讲兵法的书)。
②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③楼君卿、原巨先:都是任侠好客的人。④庋:收藏。⑤周彝:周代的铜器。⑥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
⑦钟、王:钟繇、王羲之。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酒徒去谢:告别
B.故人皆生多:赞许
C.素工草隶,钟、王逼:逼迫
D.使酒人能勇恶:怎么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反映南宫生“任侠好客”性格的一组是(  )
①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
②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③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
④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
⑤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宫生年轻时不仅任侠好客,而且有大志,但因为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未能建一番大的功业。
B.南宫生的“任侠”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勇”和“义”,文章也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的。
C.作者表现南宫生的“奇”,引的事例都很突出,叙述、描写很生动,所以能够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D.文章末尾推崇南宫生由进取变为退隐,这是旧时代一部分士大夫的思想,我们今天应该批判地对待。

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旦因客诣生谢,请结欢。(5分)
(2)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