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节选)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只是指诗人本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开头一、三两个分句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为什么要在句中的“老水车”和“矿灯”两词前分别加上“破旧”“熏黑”这样的词语?
朗诵这两段诗,怎样处理语调的高亢与低沉?为什么?
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的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6分)
根据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A___________,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B___________。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C___________,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哲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沧浪静吟
(宋)苏舜钦①
独绕虚亭步石矼②,静中情味世无双。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二子③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澄醪④不满缸。
【注】①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北宋著名诗人。屡次上书朝廷,议论时政得失。庆历四年(1044),因“稍侵权贵”,被捕入狱,革职为民。退居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有《苏学士文集》。此诗写于苏州沧浪亭闲居时期。
②矼(gāng):石桥。
③二子:指伯夷和叔齐,商末孤竹君之二子。二人互让君位,先后都逃到周国。武王 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④澄醪(láo):清醇美酒。第三、四句寓情于景,林中的蝉儿穿过了空疏的门户,野生的藤萝长进了破旧的窗里,在静谧甚至破败的景象中蕴含着作者的情绪。 第五、六句将常见典故与自身身世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这首诗题为“静吟”,请分析全诗是如何围绕一个“静”字展开的。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昭君怨
(宋)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具体分析这首词上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什么意象?
指出下阕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梁任父同年①
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②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注】①这首诗是1896年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写给梁的一首诗。②侉(kuǎ)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诗歌最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