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解,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
谨再拜。下列各组中加线实词的解释(括号内),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胜(穷尽)记\西伯拘而演(推演)《周易》
B.不韦迁(迁徙)蜀,世传《吕览》\草创未就,会(适逢)遭此祸
C.稽(考订)其成败兴坏之理\ 则仆偿前辱之责(责任)
D.仆诚(确实)已著此书\垢弥(满)甚耳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司马迁“忍辱而苟活”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思垂空文以自见 ②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③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 ④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⑤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⑥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下列各句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以抒发满腔的愤激之情。 |
B.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
C.最后司马迁针对任安的指责,陈述了自己艰难的处境及其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 |
D.司马迁虽有为写史而活的决心,但从他复信的最后几句还是可以看出他满腔的愤怒之情。 |
翻译下列句子
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⑵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
⑶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入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 称:称职。 |
B.见上连年治太子狱狱:下狱。 |
C.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德:施恩德。 |
D.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流:殃及。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B.乃大感寤,召见千秋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C.特以一言寤意 以其无礼于晋 |
D.李禹之属谋入匈奴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是 ( )
①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 ②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 ③公独明其不然
④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 ⑤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 ⑥劝上施恩惠,缓刑罚
A.①③④ | B.①②⑥ | C.③④⑥ | D.①⑤⑥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车千秋,本来姓田,他的祖先齐国的田氏各族迁居长陵县。车千秋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的郎官。碰上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过了很久,车千秋上呈事关重大的紧急情况的奏书,为太子辩冤,说:“儿子不正当使用父亲的军队,按罪应判受鞭刑;皇上的儿子因过失而误杀了人,该判什么罪呢?我曾经在梦中看见一位白发老人,告诉我该怎样定罪。”这时,武帝已经清楚地知道太子发兵是出于惶恐,并没有反叛的意图,(看了车千秋的上书)深有感触而醒悟过来,于是召见了车千秋。对他说:“父子之间的事情,别人是很难说话的,只有您明白其实不是这样。这是高庙的神灵让您来开导我,您就应当成为我的辅佐。”立即下令封车千秋为大鸿胪。过了几个月,就接替刘屈氂担任了丞相,封为富民侯。车千秋没有别的才能经术学问,也没有什么功绩和资历,只不过凭一句话使武帝醒悟到太子死得冤枉,旬月之间就做丞相封侯,世上未曾有过。
车千秋为人敦厚,富有智谋,在丞相的位子很称职,超过他前后的几位。当初,车千秋刚开始主持丞相工作,看到武帝连年追究太子冤死一案,被杀和受罚的人非常多,群臣百姓都提心吊胆,车千秋想使皇上宽心,安慰广大吏民。于是就和御史、中二千石一起给武帝祝寿,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欣赏音乐,怡养精神,为了天下人民而自寻欢乐。武帝答复说:“我不施恩德,开始于左丞相刘屈氂和贰师将军李广利暗中谋逆作乱,后来巫蛊之祸殃及士大夫。我已经好几个月一天只吃一顿饭了,还听什么音乐呢?经常在心里为那些死去的士大夫哀痛,已经过去的事情,也不再追究了。虽然这样,巫蛊之祸刚发生时,诏令丞相、御史督责郡守寻找收捕,廷尉审理,但也没听到九卿、廷尉查问出来什么。从前,江充先审讯甘泉宫的人,又转到未央宫皇后住的椒房殿,以及后来公孙敬声之辈、李禹之流阴谋勾引匈奴,有关官员也没有发现什么罪证,让丞相亲自挖掘兰台查验巫蛊,清楚地知道有巫蛊存在。直到现在还有巫师施行巫蛊妖术不止,邪贼侵身,远近都有巫师暗施巫蛊,我感到很惭愧,还有什么值得祝贺的呢?敬谢你们的好意,我不端你们献的祝寿酒!请告知丞相、二千石官各回各的官舍。《尚书》上说:‘不要偏执,不要袒护,圣王之道,坦荡无阻。’不要因为这件事再上奏了。”
一年多以后,武帝病重,立钩弋夫人生的皇子为太子,命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和丞相车千秋,一起接受遗诏,辅助教导幼主。汉武帝驾崩,昭帝刚即位时,不能处理政事,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车千秋位居丞相,忠谨敦厚而有德。每逢公卿大臣朝会,霍光就对车千秋说:“当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遗诏,现在我处理内政,您处理外事,应该有什么来教导、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负了天下人民(的重托)。”车千秋说:“请将军多留心,就是天下极大的幸事了。”始终不肯对霍光专权发表异议。霍光因此很敬重车千秋。每次遇上吉祥嘉应出现,都褒奖赏赐丞相车千秋。直到昭帝去世,国家少事,百姓逐渐富裕充实。
车千秋做了十二年丞相,死后,谥号称为定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也。初为县吏,后察孝廉,州辟从事,随孙坚征伐。中平五年,拜司马,从讨长沙、零、桂等三郡贼周朝、苏马等,有功,坚表治行都尉。从破董卓于阳人,入洛阳。表治行督军校尉,特将步骑,东助徐州牧陶谦讨黄巾。
会坚薨,治扶翼①策,依就袁术。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时太傅马日磾在寿春,辟治为掾,迁吴郡都尉。是时吴景已在丹杨,而策为术攻庐江,于是刘繇恐为袁、孙所并,遂构嫌隙。而策家门尽在州下,治乃使人于曲阿迎太妃及权兄弟,所以供奉辅护,甚有恩纪。治从钱唐欲进到吴,吴郡太守许贡拒之于由拳,治与战,大破之。贡南就山贼严白虎,治遂入郡,领太守事。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
权年十五,治举为孝廉。后策薨,治与张昭等共尊奉权。建安七年,权表治为吴郡太守,行扶义将军,割娄、由拳、无锡、毗陵为奉邑,置长吏。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等。黄武元年,封毗陵侯,领郡如故。二年,拜安国将军,金印紫绶,徙封故鄣。
权历位上将,及为吴王,治每进见,权常亲迎,执版交拜,飨宴赠赐,恩敬特隆,至从行吏,皆得奉贽②私觌③,其见异如此。
初,权弟翊,性峭急,喜怒快意,治数责数,谕以道义。权从兄豫章太守贲,女为曹公子妇,及曹公破荆州,威震南土,贲畏惧,欲遣子入质。治闻之,求往见贲,为陈安危,贲由此遂止。
权常叹治忧勤王事。性俭约,虽在富贵,车服惟供事。权优异之,自令督军御史典属城文书,治领四县租税而已。然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治率数年一遣诣王府,所遣数百人,每岁时献御,权答报过厚。是时丹杨深地,频有奸叛,亦以年向老,思恋土风,自表屯故鄣,镇抚山越。诸父老故人,莫不诣门,治皆引进,与共饮宴,乡党以为荣。在故鄣岁余,还吴。黄武三年卒,在郡三十一年,年六十九。
(选自《三国志·吴书十一》)
【注】 ①扶翼:辅佐。②贽:礼物。③觌: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会坚薨 会:适逢。 |
B.遂构嫌隙构:设计陷害。 |
C.贡南就山贼严白虎 就:投靠。 |
D.莫不诣门诣:造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从破董卓于阳人 贪于财货,好美姬 |
B.于是刘繇恐为袁、孙所并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
C.亦以年向老,思恋土风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D.治皆引进,与共饮宴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朱治忧勤王事的一组是 ( )
①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 ②后策薨,治与张昭等共尊奉权
③治每进见,权常亲迎 ④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
等 ⑤治闻之,求往见贲,为陈安危 ⑥以年向老,思恋土风,自表屯故鄣
A.①②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④⑤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郡太守许贡拒之于由拳,治与战,大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治闻之,求往见贲,为陈安危,贲由此遂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朱治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人。一开始当县吏,后来被推举为孝廉,州里又征召他为从事,追随孙坚征伐。汉灵帝中平五年,拜为司马,跟从孙坚征讨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逆贼周朝、苏马等人,立下战功,孙坚上表奏请皇帝授予朱治行都尉一职。跟随孙坚在阳人一地击败董卓,进入洛阳。孙坚又上表奏请朱治行督军校尉一职,特别率领步兵和骑兵,向东帮助徐州牧陶谦讨伐黄巾军。
适逢孙坚去世,朱治辅佐孙策,依附袁术。后来知道袁术毫无政德,于是劝孙策还军平定江东。当时太傅马日磾在寿春,征辟朱治为掾佐,又升迁为吴郡都尉。这时吴景已经在丹扬,而孙策为袁术攻打庐江,此时刘繇担心被袁术、孙策吞并,于是(同孙策)结成仇怨。而孙策一家老小都在州下,朱治于是派人从曲阿迎回太妃及孙权兄弟,用来供奉辅护(的用度),颇有恩德。朱治从钱唐准备进军到吴郡,吴郡太守许贡据守在由拳,朱治与许贡交战,大败许贡。许贡往南投靠山贼严白虎,朱治便进入吴郡,兼任太守职务。孙策赶跑刘繇以后,又往东平定会稽。
孙权十五岁时,朱治推举他为孝廉。不久孙策去世,朱治与张昭等人共同尊奉孙权。建安七年,孙权上表奏请朱治为吴郡太守,兼任扶义将军,以割娄、由拳、无锡、毗陵为奉邑,设置长吏。朱治征讨夷越,平定东南,擒捉黄巾军余党陈败、万秉等。黄武元年,封为毗陵侯,领郡如故。黄武二年,拜为安国将军,赐予金印紫绶,转封故鄣县。
孙权逾越位次为上将军,到他为吴王时,朱治每次进见,孙权总是亲自迎接,手拿笏板与之对拜,设宴款待,赠送赏赐,恩德敬意十分盛大,以至跟从朱治的随行小官,都能够奉礼私下拜见。朱治受到的特殊礼遇就像这样。
当初,孙权弟弟孙翊,性子严厉急躁,喜怒恣意无常,朱治屡次责备数说,并且用道德礼义来使他明白。孙权堂兄豫章太守孙贲,女儿做了曹操的儿媳妇,等到曹公攻破荆州,威震南土,孙贲畏惧,想要遣送儿子到曹营做人质。朱治听说此事,请求往豫章会见孙贲,为他陈述利害,孙贲因此打消了(依附曹操的)念头。
孙权常慨叹朱治为王事忧虑操劳。生性俭约,虽然身在富贵之位,但车马服装只用来奉事。孙权特别优待朱治,自令他为督军御史主管下属城邑的文书,而朱治只领其中的四县租税而已。然而公族子弟及吴国四姓多出自仕郡,郡吏常以千人数,朱治大概几年就把他们全部遣送到王府去,所遣送的人数达数百人,每年进献食物给孙权,孙权报答常过于丰厚。当时丹杨地理位置较深僻,频频有奸贼反叛,而朱治又因为年纪渐老,思恋家乡风土,亲自上表孙权屯兵故鄣,安抚山越县。众多父老乡亲老朋友,没有不登门拜访的,朱治皆带领入内,与他们共同欢饮,乡亲们以此为荣耀。朱治在故鄣一年多,便回到吴都。黄武三年去世,在郡守三十一年,时年六十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起家齐宁蛮主簿,累迁尚书殿中郎。永明年中,与魏氏和亲,岁通聘好,特简才学之士,以为行人。缜及从弟云、萧琛、琅邪颜幼明、河东裴昭明相继将命,皆著名邻国。于时竟陵王子良盛招宾客,缜亦预焉。建武中,迁领军长史。出为宜都太守,母忧去职,归居于南州。义军至,缜墨绖来迎。高祖与缜有西邸之旧,见之甚悦。及建康城平,以缜为晋安太守,在郡清约,资公禄而已。视事四年,征为尚书左丞。缜去还,虽亲戚无所遗,唯饷前尚书令王亮。缜仕齐时,与亮同台为郎,旧相友,至是亮被摒弃在家。缜自迎王师,志在权轴,既而所怀未满,亦常怏怏,故私相亲结,以矫时云。后竟坐亮徙广州,语在亮传。
初,缜在齐世,尝恃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深怪之。缜退论其理,著《神灭论》。
(节选自《梁书·范缜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缜少孤贫,事母孝谨 孤:年少丧父。 |
B.特简才学之士简:选拔。 |
C.缜及从弟云、萧琛从:跟随。 |
D.后竟坐亮徙广州坐:因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始往从之 填然鼓之 |
B.恒芒矰布衣,徒行于路当其欣于所遇 |
C.不为士友所安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
D.与魏氏和亲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
B.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
C.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
D.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缜去还,虽亲戚无所遗,唯饷前尚书令王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良不能屈,深怪之。缜退论其理,著《神灭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马钤辖,迁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巩州,与秦凤李彦琦会兵攻之。王师下饶风关,得金、洋诸州,以中彦领兴元尹,抚辑新附。师还,代彦琦为秦凤经略使。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徙治北山,因险为垒,今秦州是也。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帅秦凡十年,改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朝廷以河南、陕西赐宋,中孚以官守随例当留关中。熙河经略使慕洧谋入夏,将窥关、陕,中彦与怀庆赵彬会两路兵讨之,洧败入于夏。中彦与兄中孚俱至临安,被留,以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靖海军节度使。
皇统初,恢复河南,诏征中彦兄弟北归,为静难军节度使,历彰化军、凤翔尹,改尹庆阳,兼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帅府怒其专决,劾奏之,朝廷置而不问。秩满,转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未几,致仕,西归京兆。明年,起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
(节选自《金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中彦领兴元尹领:兼任 |
B.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当:阻挡 |
C.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竟:最终 |
D.所司皆依违不决决:判决 |
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表现张中彦公正严明的一组是
①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②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③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④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⑤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中彦最初在宋朝为官,但是后来投降了金朝并被委以重任,同驻守在秦凤的李彦琦联合进攻宋军,并攻陷了金、洋等多个州郡。 |
B.张中彦在任秦凤经略使的时候展示出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能够准确根据地势的有利形势修筑城堡,使自己在防守中有险可据。 |
C.在金朝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宋朝之后,张中彦和兄长一起归附宋朝并在宋朝任职,直到后来金兵恢复河南,张中彦兄弟被迫又回到金朝。 |
D.张中彦在处理同羌族的关系方面很有威信,他亲自约见羌族四位酋长,顺利同其约定招降办法,很快解决了四族不服管辖的事情。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2)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①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②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③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
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请概括出①③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思想的共同点。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③两段中曾子和孟子对“仁"的看法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