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膺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知县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到官四阅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以官累,不得归。十九年,大吏闻其干略,起复补原官。
在邹平五年,治尚教化。民妇陈诉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请释,卒改行。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善捕盗,养捕役,使足自赡,无豢贼,数亲巡,穷诘窝顿。尝曰:“治盗必真心卫民,身虽不能及者,精神及之,声名及之。”终任,盗风屏息。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民呼李教官,又呼为李青天。调冠县,迁胶州,浚云、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巡抚琦善特荐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
调沂州,立属吏程课,谓:“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能对百姓,后然可以教百姓。”属吏皆化之。沂郡产檞树,劝民兴蚕,建义仓备荒,捕盗如为令时。寻擢兖沂曹道。司河事,修防必躬亲。属厅请浚淤沙,需银五万,往视之,曰:“无庸!春涨,即刷去矣。”果如其言。
五年,迁浙江盐运使,未几,调山东。时盐业疲累,充商者多无籍游民。文耕知其弊,请分别征缓,以纾商力。责富商领运,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课渐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复调山东。严治胥役,诈赃犯辄置重典。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谓:“山东民气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
居三岁,调贵州。州县瘠苦,希更调,不事事。适权布政使,请以殿最为调剂,俾久任专责成。凿桐梓葫芦口,以息水患。黔产绸,无绵布,设局教之纺织。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
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在山东久,民感之尤深,殁祀名宦。
(《清史稿·李文耕传》 
注:①窝顿:盗匪多的地方。②殿最:古代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殿”指政绩差,“最”指政绩好。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盗风屏息终:终于
B.云、墨二河浚:疏通
C.以商力纾:缓解
D.渐裕课:赋税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民受害尔无忘告乃翁
B.官累,不得归夫夷近,则游者众
C.勉以为己学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易安
D.重利薄伦常吾尝终日思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山东任职期间,李文耕认为山东百姓脾气粗犷,性子刚直,容易犯法,也更容易向善,
所以应先实行感化。
B.调任贵州后,李文耕请求朝廷能用官员考绩作为调剂官员的标准,这样就可以使他的任期
能够长久。他还扶持农桑,教百姓纺织。
C.李文耕在邹五年中,肃清盗贼有自己的方法,他让捉盗贼的差役生活富足,不受盗贼的引
诱利用,并且亲自巡查,最终使盗贼消失了。
D.李文耕治理水患非常出色,修筑防水设施,一定要亲临现场,做兖沂曹道时,为朝廷节约

了五万两银子。
翻译下列句子(12分)
⑴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
⑵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
⑶教化本于身,能对百姓,后然可以教百姓。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东坡卜居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①,卜居②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④,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选自宋·费衮《梁溪漫志》)
【注释】
①自儋北归:从儋州遇赦回来。东坡曾被贬为琼州别驾,治所在儋州。②卜:选择。阳羡:今江苏宜兴。③缗:一千文为一缗。 ④毗陵:今江苏常州。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访山水为乐
(2)夜与邵步月
(3)坡徙倚听之
(4)一旦诀别,宁不痛心
(5)即命取屋券
(6)竟不索其直
选出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A.遂与邵推扉而入
B.遂举以售诸人
C.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D.四者无一遂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吾家有一居
(2)居无何
(3)居则曰:“不吾知也。”
(4)居为奇货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
(2)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
东坡为什么“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用文中语句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膑①减灶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②者蹶③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注释】
①孙膑:春秋战国时代有两位孙子,都是杰出的军事家。孙武:春秋齐国人,也称孙武子。著《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孙膑:战国齐人,孙武的后代,著《孙膑兵法》,后失传,1974年发现。②趣利:去争利。趣,通“趋”,趋向。③蹶:挫败,使……受挫折。
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1)去韩而归
(2)素悍勇而轻齐
(3)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4)孙子度其行
(5)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6)遂成竖子之名
与“士卒亡者过半矣”的语法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与“期曰”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期年之后,时时而间进
B.期颐之年
C.与人期而不至,不信也
D.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

靠着孙膑的计谋魏军大败,孙膑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如果你来参战,怎样才能识破减炤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直道可行
济南同知①吴公,刚正不阿。时有陋规:凡贪墨②者亏空犯赃罪③,上宫辄庇之,以赃分摊属僚④,无敢梗者。以命公,不受;强之不得,怒加叱骂。公亦恶声还报之,曰:“某官虽微,亦受君命。可以参处⑤,不可以骂詈也!要死便死,不能捐朝廷之禄,代人上枉法赃耳[5]!”上官乃改颜温慰之。人皆言斯世不可以行直道;人自无直道耳,何反咎斯世之不可行哉!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二《一官员》)
【注释】
①同知:官名,知府的副职。②贪墨:同“贪冒”,贪图财利。③亏空犯赃罪:亏空公款,犯贪污罪。赃,贪污所取得之财物。[3]以赃分摊属僚:把因贪污而亏空的公款,转嫁府属官员,分摊偿还。⑤参处:弹劾处分。⑥上枉法赃,上,上交。依法:追查赃款,应由贪污者上交,而今无辜者代交,非法,故称“枉法赃”。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刚正不阿
(2)无敢梗者
(3)某官虽微
(4)不能捐朝廷之禄
(5)人皆言斯世不可以行直道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能捐朝廷之禄,代人上枉法赃耳!
(2)上官乃改颜温慰之。
(3)人皆言斯世不可以行直道;人自无直道耳,何反咎斯世之不可行哉!
本文主要人物是谁?用什么手法塑造吴公刚正不阿的形象?
试分析“上官”对“直道可行”的态度,进而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饱而知人之饥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选出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项。
(1)A.饱而知人之饥
B.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C.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D.五谷不收谓之饥
(2)A.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B.蹇叔之子与师
C.与嬴而不助五国
D.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2)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品味文章,请思考晏子对景公的这番陈说,是随机而言,还是心中早已有意?为什么?
晏子的谏言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曾子①换席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②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③,大夫之箦④与?”子春曰:“止!”参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⑤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⑥矣,不可以变。幸⑦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细人⑧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节选自《礼记·檀弓上》)
【注释】
①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增点之子,孔子弟子。以至孝著称,传孔子之道,述《大学》,作《孝经》。②隅:角落。③华而皖:华美而光滑。④箦:席子。⑤易:更换。⑥革(jí):通“亟”,危急。⑦幸:希望。⑧细人:小人。⑨姑息:迁就,随意。⑩得正:得到我所应得的。
曾子被后世称为“宗圣”。请填写出中国古代下列被称为“圣”的人名。
(1)书圣(2)诗圣(3)画圣(4)茶圣(5)医圣
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曾子寝疾,病
(2)童子隅坐而执烛
(3)尔之爱我也
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夫子之病革矣
B.大夫之箦与
C.斯季孙之赐也
D.反席,未安而没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从上文可以看出,曾子身上体现了儒学大家的可贵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可以概括为(10字以内):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