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
音色里的中国人文
中国音乐里音色表现的一个内涵即是“音即一切”的音色观。音色的表达是在音色里就完成的,不需要假借任何外在的旋律、曲式、结构的发展。音色里的实音、虚音、合音,就有层次。如《思春》,由一个音的五种音色变化就可以带出心有戚戚,但欲言又止,最后终于倾吐出来的心情变化。一个“音”在这里事实上就具足了一切。
就中国音乐“音即一切”的音色特质,我们做几点介绍。任何音乐系统都有它喜欢的音色。中国音色虽然比较多元,但还是有它基础音色的存在。这基础音色跟桐木音色有关。中国人在音乐上比较不讲究共鸣,它要的是材质本身的音色。而梧桐软硬适中,较能传达出很淳厚中和的感觉,而在这点基础上再做变化。
中国音乐重视音的本质,以《阳春》为例,它所以有那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就因琵琶“多骨少肉”的音色,这首曲子不能拿到吉他上弹。也许当吉他弹出第二十个音时,它第一个音的共鸣恐怕还在那里。所以吉他很适合伴奏,而琵琶只能做主体的、独奏的表现。中国的乐器都有这个特色,它的音色虽然站在梧桐木的基础上面,但个性很清楚、颗粒很清楚地直接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常说中国乐曲的音色是非常个性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再有,音色还常体现一个较音色更基底的角色出来。过去琴人讲,散音不动,像地;泛音空灵,像天;按音是人来变化它的,代表人。一个好的乐曲一定要在天地人中间得到协调。所有的古琴曲,一开始不是散音,就是泛音。最后的结束一定是泛音,为什么,因为散音代表地,泛音代表天,代表音乐来自天地。最后好的音乐,要回归于天。这里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殊的创作观。
“音即一切”还涉及中国音乐对下指落弦的功力讲究。中国音乐,讲软弦对软弓。最好的民间胡琴家用的乐器,弓拿起来,弓毛是垂在下面的,弓毛可以缠三匝。其好处是可以在瞬间达到最大的张力位差。
我们听20岁的人唱的《塞上曲》,中年人唱的《塞上曲》,老年人唱的《塞上曲》,这样一种因音色的变化而产生的情怀对应,必须在具体实践中才能感受到。乐谱是没有办法表现音色的。所以从谱子认知一个中国作品,可能那个原点就缺了。而这样一个原点的缺失,就会导致中国音乐里可能最重要的一块就从根柢流失了。
(节选自《文汇报》林谷芳《音色里的中国人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音乐里的音色表达,与旋律、曲式、结构无关。 |
B.中国的乐器都是梧桐木制成的,是因为中国音乐音色的需要。 |
C.中国人独特的创作观是要体现乐曲在天地人之间的协调。 |
D.中国乐曲是不能从谱子去认知的,乐谱难以表现中国音色。 |
文段中作者列举了三首中国乐曲,谈谈作者借这三首乐曲分别说明了中国音乐音色的哪个特点:(对每一首乐曲的说明不超过25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这世界如果尽是健谈的人,就太可怕了。每一个健谈的人都需要一个善听的朋友,没有灵耳,巧舌拿来做什么呢?在公平的原则下,一个人要说得尽兴,必须有另一个人听得入神。如果说话是权利,听话就是义务,而义务应该轮流负担。同时,仔细听人说话,轮到自己说时,才能充分切题。我有一些朋友,迄未养成善听人言的美德,所以跟人交谈,往往像在自言自语。凡是音乐家,一定先能听音辨声,先能收,才能发。仔细听人说话,是表示尊敬与关心。善言,能赢得听众。善听,才赢得朋友。
(二)听话与说话能力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最基本的能力,他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听话,是信息的输入,是内化的吸收,是理解语言的能力。说话,是信息的输出,是思维的物化,是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听话能力是交流双方能否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言语交际的前提,所以听话是说话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才能正确的加以表达。而良好的说话能力是交流双方能否把言语交际继续下去的媒介,所以说话又为听话起到加深、拓展的作用。两者合作,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分别分析以上两则材料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及效果。
展开联想与想象,参考示例,写三句以“倾听”为对象的文字。不超过140字。
示例:
倾听是一种等待,是连接友谊的桥梁,像一缕清风,它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
倾听是一种谦逊,是走向成熟的阶梯,像一块海绵,它能汲取散布在人生长河的智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哈里清了清喉咙。他不想读这个剧,但不能不读。“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他用平常说话的语气读道,但是他的声调一下子变了,“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他朗读着,身子挺直起来,一下子年轻了八岁,他变得又英武又洒脱。“爱情的力量能做到的事,他都会冒险尝试,”他大声念道,“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这次我演什么角色?》(节选) [美国]库·冯尼格
(二)“我跟你说,我一定得离开!”我有些被惹火了,反驳说,“你以为,因为我贫穷、卑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也有和你一样的灵魂,和你一样的一颗心!如果上帝曾给了我一点儿美丽丰富财产,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通过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通过凡人的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而是用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对话,就如同我们离开了尘世,穿过坟墓,一同平等地站在上帝的面前,我们彼此平等——就如同我们的本质一样。”《简爱》(节选)[英国]夏洛蒂·勃朗特分别分析以上两则材料在叙事角度上的区别及其作用。
两则材料中的人物个性都极其鲜明,请调动情感和想象,描写一个对话场景,突出主人公自信自强的个性。不超过140字。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题为“鲁迅大撤退”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请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谈谈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事件?
对于“鲁迅大撤退”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表述出来,注意观点要明确。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三个词语(短语)概括出“雾”和“霾”的不同点。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是雾,霾是霾,雾和霾的区别很大。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降低,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 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降低,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中学生领导力培训营”,旨在培养中学生的领袖气质。参加该培训营,需个人申请,同学推荐。请根据下面校园微博上的一些推荐贴子,为高二1班班长黄强同学写一封正式的推荐信(不需落款)。要求: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0个字(含标点符号)。
青春小鸟:强哥,牛人!学校的大型学生活动,都是他一手组织,艺术节、辩论大赛、才艺展现大赛,你看了木?那才叫精彩!
OOKKO猪:黄兄,岂只帅,还是全国数学、物理竞赛金牌获得者,真有才!崇拜啊!
天地英雄:亲,谁能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云集,黄强是也!高二(1)班在他统领下,抱成团儿,获奖多多。佩服死丫!
临水花人:小强很强大,篮球队长是他,晚会司仪是他,书法第一还是他!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独行女侠:小女子佩服,大侠虽武功高强,却从不独来独往,你兄弟众多,让小女子自愧不如。
推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