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题目。(2小题,8分)
请敬畏规则
罗西
①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
②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拽,其实很苦很累,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
③我常常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红灯当前,有时只剩下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指了指红灯说:“看到红灯了没有?”那司机居然要停车下来揍我,结果把遵守规则的我吓跑了,他们一车人气势汹汹的,我可不吃眼前亏。
④可悲的是,觉得最拽就是敢于不守规矩的中国人很多,敢于不守规矩也是很多国人唾沫横飞吹牛的资本。
⑤有个“海归”朋友告诉我说,在美国,公司做决策时,往往有许多不同意见,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地鸡毛,但是一旦规则定了下来,不管是哪一派都心服口服地百分百去执行;相反,在国内,在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好像和气一团,没有争议,可是一旦新规则定下来后,有人就故意找茬不合作,来阴的与规则作对。
⑥从最简单的“排队”这一社会规则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栗,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这很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目里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
⑦很早以前,读过这样一段文字:夕阳西下,旅游团一行乘车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著名的菲利蒲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途中恰逢一场大型车赛刚刚散去,迎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队。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从北向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一边是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车队,多是爱炫耀的车迷。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然而,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如此场景凸现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之美。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美。
⑧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做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⑨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长不做解释,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还不懂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真正懂得规矩。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说“不遵循规则”的人“其实很苦很累”,表明作者对这类人的否定和鄙夷之情。 |
B.第⑤段用成语“一地鸡毛”形容美国公司做决策时混乱局面,表达出作者的反感。 |
C.哈佛校长的做法印证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句话。 |
D.本文告诉我们: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
概括第⑦段的内容,并说说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闲话膏方周端
①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加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膏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身与疗疾相结合,疗效明显,服用方便的中医特种保健品,乃我国传统医药学之瑰宝。
②膏方有着悠久历史。我国现存最早医方书——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考古发现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记载,如肪膏、脂膏、彘膏等,所治病症多为外伤。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保存11个方,其中包括2个膏方。
③唐宋时期,朝廷开始重视并组织编写医方药书,使中医膏方的加工和应用逐渐发展。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膏方制剂有水煎去渣,取汁,浓缩及内服的特征。明清时期,中医膏方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纷纷用于滋补养生,促进膏方完善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数量大大增加,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④近代,。如《张聿青医案》非常强调要针对病人的体质与病因,因人、因病而施,这种观点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又如《丁甘仁医案》中列举了大量使用膏方的案例,几乎每个案例都有对服用膏方者的具体体质和病因的分析,配方也更加复杂和细致。
⑤膏方的作用涵盖补虚和疗疾两方面。其药物组方有别于单纯“强身健体”的方法,也有别于一般“补品”,强调根据个体差异立法组方,合理配伍扶正药与祛邪药之间的比例和轻重,讲究“固本清源,攻守适宜”,“阴平阳秘,以衡为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⑥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要求增加;而生活压力过大、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缺少运动等,使亚健康状态者增多。疾病谱改变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这些因素让膏方在现代获得更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⑦目前,开展膏方工作的医院越来越多,各地膏方节、膏方论坛开展得有声有色,膏方培训班举办越来越好,出版膏方专著越来越多。现代膏方发展速度惊人,尤其在南方地区,膏方为广大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如江苏、上海等地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11年上海使用膏方近30万料。
⑧膏方在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国内膏方市场一哄而上的现象令人担忧。有些医院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一味追求膏方数量及门诊量,不惜牺牲膏方质量。
⑨此外,目前膏方开方医师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各级部门专家培训不到位,能开好膏方的专家明显不足。而膏方的生产也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以至膏方的生产良莠不齐,一些专家甚至表示,现在膏方的合格率不会超过50%。
⑩为使膏方健康有序发展,要□□制定出《膏方应用规范》、《膏方生产监督规范》等一系列标准。各地区应□□建立医院及开膏方的医生准入制度,建立加工单位准入制,□□加强膏方生产各环节监督,□□开展专家培训,对开方医生规范考核。
(摘自文汇报 有删改)根据第①段内容,膏方的制作方法是:。
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根据此段内容,横线上填写的句子应该是下面的第句,理由是。
(1)膏方的配方更加复杂而细致
(2)膏方的配方更注重针对性第⑧段中划线词“有些”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第⑩段四处□□中依次应该填入的词语是
A.尽快逐步严格广泛 |
B.严格尽快全面逐步 |
C.立即全面尽快广泛 |
D.严格全面逐步尽快 |
文章第②-⑨段依次介绍了膏方的历史、和。
狠爱
①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可就是这短短的500米,对她来说,却是布满艰难的“万水千山”。
②因为双脚有严重残疾,9岁的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就连稳稳当当地走都不行,她的脚踝处有明显的扭曲变形,脚掌根本着不了地,因此,身体的重量几乎都压在脚的外侧,每挪一步,她都是晃晃悠悠的,仿佛是风中的一棵脆弱的芦苇,一吹就倒。
③好在,出门就是一条小巷,路的两边都有一堵墙,她只能用一双小手使劲地扒扶着墙,艰难地一点点,一步步地向前挪,慢得出奇。不一会儿,汗水便从她身上的各个部位冒出。短短的一条巷子,她不知用了多长时间,才勉强通过,总算大汗淋漓地挪到路口,学校就近在咫尺,可此时,她的脸上却露出更加悲伤的表情——
④接下来的路,再没有任何可扒扶和借力的东西。她坐在地上,低头呜咽,乞求路人的帮助。这一幕看着让人揪心,终于有人过来帮忙了,把她扶了起来,打算送她到学校。(A)可就在这时,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突然冲了上来,怒气冲冲地从路人的手中将她夺了下来。大声吼道:“自己走过去!”
⑤所有的人,都被女人的突然举动给吓呆了。她在一边开始大声哭泣,并且不愿意挪步,显然,她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对她太过于凶狠和无情了。
⑥她的哭泣和不听从,引来女人更大的愤怒,怒问道:“每天都等待别人的可怜,你不觉得耻辱吗?每次都等待别人的帮助,你不觉得羞愧吗?你脚有残疾,难道心也有残疾吗?”
⑦没有人怀疑,女人就是她的母亲。因为,也只有母亲,才敢对她这个残疾的可怜人下如此重的手。她一边哭着,一边慢慢朝学校爬去,可这却招来了母亲更大的不满,母亲将她狠狠拽了起来,怒吼道:“是人就直立行走,只有动物才爬,给我堂堂正正地走过去!”
⑧直立行走,堂堂正正地走过去,对于她,该是多难呀!但是母亲全然不顾这些,(B)在母亲的一声声怒责下,在接连摔倒十几次后,她终于“走”进了学校……
⑨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
⑩从这以后,她宁可一次次地摔倒,也不愿意爬着去上学。因为母亲告诉过她,别人只能扶你一次,却不能永远扶着你……
⑪九年前,母亲因为耳瘤手术造成面部神经受挫,扭曲地吓人,几成狰狞。几乎是在同时,又遭遇了难产,于是,她成了不幸的孩子,医生的权威诊断是,她患上的是“马蹄内翻足”,不发生奇迹的话,今生只能爬着走。那一刻,母亲伤心欲绝。母亲把她带到这个世界,却没有能给她一个健康的身体。为了帮她治病,母亲不顾一切地干活,什么累活脏活都愿意干,可女儿的病没有一丝好转。(C)那些年,母亲见到的最多的、最熟悉的,是女儿的无能的无助,以及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而这正是她最不能接受的,她不能让孩子活在别人异样的眼光里!于是,母亲不再以泪洗面,不再低眉顺眼。母亲开始天天、月月、年年逼迫她坚强,甚至抛下所有的柔情,对她拳脚相加。
⑫为此,她吃尽了苦头,却学会了坚强。
⑬每天都要跌无数的跟头,终于,在她14岁那年,奇迹发生了,她____能直立行走了,____还不是那么稳当,偶尔还会摔一个小跟头,____比之从前已经有天rǎng之别了。
⑭她在泪水和感激中终于明白,(D)原来,母亲一直以来对她最狠心、最无情的“训斥”,恰恰是为了帮助她对抗和纠正命运对她的不公啊!寒微、丑陋的母亲,从来都是心疼她的!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天 rǎng______之别
文章开头反复强调“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的意图是___________
第②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______
从记叙顺序看,第⑪段属于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当时的狠心和“无情”。 |
B.第⑧段划线句子写出了女孩在短短距离间“行走”的艰难及女孩的坚强。 |
C.第⑪段划线句子写出了母亲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决定逼迫残疾的女儿自己走路。 |
D.第⑭段划线句子写出了她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也揭示了文章题目的含义。 |
第⑨段写到“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请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象,写出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80字左右。
读书不肯为人忙
①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冠之为“神圣”二字的东西并不多,而有识之士把读书当作自己生命历程中神圣的事情之一,无疑是睿智的。然而,对到底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这个基本问题,不同的人因为阅历的差异而持不同的态度。
②著名学者陈寅恪在80多年前给毕业生的赠言中赋诗道:“天赋迂儒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平生所学宁堪赠,独此区区是秘方。”这个“读书不肯为人忙”,指的是读书求学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有创见,如此方能使学术精进、学有所成。陈寅恪以此为读书求学的“秘方”传给后人,至今仍不失为教人如何读书的一剂良方。
③读书与思考相伴,方能读出思想。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观察,自己做主。”书本里有思想,那是沉睡的“睡美人”;实践中有思想,那是带着泥土的“胡萝卜”。唤醒“睡美人”,洗净“胡萝卜”,需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思考,方能摒弃囫囵吞枣的不良学风,学到书本里的真知,掌握其精髓和真谛。倘若只看书而忽略思考,那正如鲁迅所言,只能算是“书橱”了。
④读书与知疑相随,方能读出境界。明代学者李贽认为:“学人不疑,是谓大病。”只有疑,才生思;只有思,才启信;只有信,才敢践;只有践,才能进。学贵知疑,疑则有进。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对当年地质学界普遍流行的“中国贫油论”大胆质疑,从而提出了新的地质构造理论,并用这一理论指导我国石油的勘探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石油资源匮乏的问题。如此读书贵疑之举,摒弃的是盲从,确立的是独立人格和理性思维。
⑤今天,读书的目的早已超越获取知识,培育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是更重要的目的。马克思曾把想象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之所以比知识更重要,是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读书的真谛就在于突破现有的知识和观念的局限,造就人的更新。一旦冲破现有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冲破思想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⑥民族的复兴、国家的进步,离不开那些肯动脑筋、勇于创新的人们。在这样一个拼学识、拼智慧的时代,如果我们的头脑总在休眠状态,人云亦云,岂不要被人远远抛在脑后?读书求学需要独立思考,激活想象力,激发创新精神,做事创业亦是如此。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4月25日,有删改)将⑥段划线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文章,作者在第②段引用著名学者陈寅恪所写的诗词的作用是_________
根据文意,第③段划线句子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的观点。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不同的人因为阅历的差异而对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持不同的态度。 |
B.读书应当深入思考并大胆质疑,摒弃囫囵吞枣的学风和盲从的心态。 |
C.读书的目的已不再是获取知识,而是培育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
D.不论读书还是做事创业,都需要独立思考,发掘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母亲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辟落后的乡村。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③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④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⑤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⑥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⑦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是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第①段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它的正确写法是。
文章回忆了有关母亲的两件事情,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1)(2)第④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描写,其作用是
根据选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描写母亲在白梨花树下捶打野菜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沉重的氛围。 |
B.“劳作最辛苦”、“饥饿最严重”与“哼唱小曲”形成对比,突出母亲的乐观。 |
C.第⑥段对老太太卖蔬菜的描写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
D.由老太太的坚强拓展到人类顽强生存的信念,使母亲的坚强有了深刻意义。 |
阅读全文,结合文中母亲的形象,谈谈你对第⑦段“这是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这句话的理解。(80字左右)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新能源的领跑者
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的发电方式主要集中在火力发电,而火力发电所需的化石能源越来越少。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和环保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在众多可再生能源中,水电受地理位置和季节的限制,核电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太阳能、地热能发电量又极小。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可以大规模开发,用它来发电可以弥补上述发电方式的不足,来替代传统的发电方式。
②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将会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其携带的能量即风能。把风能先转换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这就是风力发电。我国的风力资源十分丰富,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根据国家气象局气象研究院的估算,我国10m高度层的风能资源总储量为3226GW,实际可开发风能资源总量约为1000GW,其中陆地上风能储量约253GW,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GW。主要分布在两大风带:一是“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二是东部沿海陆地、岛屿及近岸海域。
③我国的风力发电技术已趋于成熟。风力发电技术就是利用风能的可再生性,其工作原理是风轮叶片在风力的作用下旋转,带动发电机转动进而发电。目前,国际上主流的风力发电机组为1.5~3MW。风力发电机组正不断向大型化发展。欧洲已批量安装3.6MW风力发电机组,美国已研制成功7MW风力发电机组,而英国正在研制巨型风力发电机组。当前我国国内市场的主流风电机组机型主要是1.5MW和2MW,但2.5MW及以上功率的机型新增装机容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5MW和6MW风电机组已开始进入市场。随着我国风力发电技术的成熟,今后我国的风力发电成本将大幅降低,技术装备国产化比例将继续提高,海上风电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④我国政府对风力发电的投入逐步加大。目前,风力发电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增长最快。从2005年开始,我国风电连续5年实现翻番增长,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突破44.7GW,成为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2.7GW,在装机方面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其中,区域装机容量的增长分布如下图。随着国内风电制造技术的提高,发电成本得以快速下降,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中最具有经济发展前景的一种发电形式。展望未来,化石能源的枯竭,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的支持等因素将使风电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巨大的发展前景。
图 2010年-2011年中国各行政区域累计风电装机容量从文中看,我国的传统发电方式主要是,“新能源的领跑者”是指
选文第③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无污染的、可大规模开发的新能源,我国发展风力发电的优势体现在:
(1)
(2)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风能作为新的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已几乎完全替代传统的发电方式。 |
B.用专门的设备把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为风力发电。 |
C.当前5MW和6MW的风电机组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国内市场的主流风电机组。 |
D.我国的风力发电量自2005年起,已经持续数年保持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
请联系我国风力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柱状图中我国2010-2011年间区域装机容量的增长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