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
(1) 为什么要使固定有斜槽的木板保持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什么要保证小球每次从同一固定位置自由滑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是某同学实验得到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建立了坐标系,测出a、b、c三点的坐标,g取10m/s2,根据图中数据回答:
①坐标原点O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始位置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是 m/s.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
(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
14.0mm、16.0mm、18.0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m/s,小车的加速度为m/s2。
(2)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所示,则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②图中的力F理论上指,而实验中却用表示。(选填字母符号)
A.砂和砂桶的重力 B.绳对小车的拉力
③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某同学用图(a)所示装置测量放在水平光滑桌面上铁块A与长金属B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铁块A的质量m=1kg,金属板B的质量m′=0.5kg,用水平力F向左拉金属板B,使其向左运动,弹簧秤示数的放大情况如图所示,则A、B间的摩擦力F=N,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g取10m/s2)
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F-x图线,如图7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
图是《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示意图.
(1)实验中要注意
A.固定有白纸的图板必须竖直放置
B.用两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必须相同
C.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
(2)做实验时.要先后用两个和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这时除了读出两个测力计的示数,还需要记下和。
图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小组利用此装置来探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源。
①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则应满足的条件是: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________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填“接近于”、“远大于”或“远小于”)
②下图是实验小组得到的一条纸带,两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由图可读出s1=c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 a=m/s2。(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③右图为实验小组以小车和砝码总质量为横坐标,小车的加速度a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的a-
关系图线。由图可分析得出:加速度与质量成关系,(填“成正比”或“成反比”);图线不过原点说明实验有误差,引起这一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角(填“过大”或“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