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①丙烷②正丁烷③异丁烷④2-甲基丁烷⑤己烷,上述物质的沸点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③②④⑤ | B.⑤④③②① | C.①②③④⑤ | D.⑤①②④③ |
铝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可以发生一系列反应制备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又称铝热反应,曾用于野外焊接铁轨 |
B.利用反应②③都能产生氢气,且产生等量氢气消耗Al的质量和转移电子数分别相等 |
C.反应①②中铝均作还原剂 |
D.常用反应⑥制备Al(OH)3,方法是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 |
下表所示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B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B>A
B.D、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还原性E->D-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D<H2C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H2CO4>HEO4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图1所示反应:X(g)+Y(g)![]() |
B.图2表明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b表示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了催化剂 |
C.图3表示向Ca(HCO3)2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所得沉淀的质量变化 |
D.图4表示明矾溶液受热时氢氧根浓度随温度的变化 |
下列解释事实或实验现象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 |
B.酸性KI淀粉溶液久置后变蓝4I-+O2+2H2O=2I2+4OH- |
C.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SiO2+2OH- = SiO32-+H2O |
D.钢铁表面的水膜酸性较强时,水膜中的H+会被还原O2+4H++4e- = 2H2O |
已知:2H2(g) +O2(g) = 2H2O(g)ΔH =-483.6 kJ/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g) 中的H—H 键比H2O(g) 中的H—O 键牢固 |
B.H2O(g)=H2(g) + 1/2O2(g)ΔH =" +241.8" kJ/mol |
C.破坏1 mol H—O 键需要的能量是463.4 kJ |
D.H2(g) + 1/2O2(g)=H2O(l)ΔH <-241.8 kJ/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