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查阅资料】
Ⅰ.常温下,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CO↑+ H2O,浓硫酸在反应中起 作用。
Ⅱ.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实验设计及操作】
(1)利用下列装置完成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并检验气态产物。
① 若各步均反应完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甲→→→→→尾气处理(填序号)。
② 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 ;装置乙的作用是 。
③ 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为检验氧化铁是否反应完全,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从装置丁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而非黄色,则说明氧化铁已完全反应。上述判断是否正确,理由是 。
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要求分组除去铁制品和锈铜币表面的锈层并对废液进行处理。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表面除锈
甲组:将锈铁器放入适量稀硫酸中,微热。观察到①溶液变成黄色,铁锈逐渐消失。一段时间后,②锈层完全消失,铁器表面有细小气泡产生,③黄色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a)现象①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b)②中铁器表面的气泡是什么气体___;
c)大家对现象③不理解,老师提示大家:金属单质铁和铜都可以将+3价的铁元素转变为+2价铁元素,其中铜发生的反应过程为2FeCl3+Cu→ 2FeCl2 + CuCl2 。
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推测产生现象③的原因。(只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组:(1)在锈铜钱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观察到①绿色锈层很快消失,同时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成蓝色 。②将气体收集,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小军等同学推断,绿色铜锈层中肯定含有的元素有_________。
(2)实验二:废液回收
废液桶中收集了溶有大量FeSO4、CuSO4的废水,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浪费资源。小组讨论后设计了如下回收硫酸亚铁晶体和铜的实验方案:
请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①金属X是,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溶液Y除去铜中杂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
图1图2
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1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写出发生反应的表达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实验可以推测氮气的性质:其中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
(3)这个实验可否用硫或者木炭来代替红磷(填“是”或者“否”)原因是
。
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有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 ~ 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下表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用10mL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150mL氧气所需的时间(秒)
![]() 反应条件 |
30% H2O2 |
15% H2O2 |
10% H2O2 |
5% H2O2 |
无催化剂、不加热 |
几乎不反应 |
几乎不反应 |
几乎不反应 |
几乎不反应 |
无催化剂、加热 |
360s |
480s |
540s |
720s |
MnO2催化剂、不加热 |
40s |
60s |
120s |
180s |
MnO2催化剂、加热 |
10s |
25s |
60s |
120s |
(1)该研究小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2)从上表的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①
②
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能自行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为:。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没有明显现象 |
||
实验三 |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
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