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可能已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Na2CO3、Ca(OH)2、CaCO3等成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样品中含有Ca(OH)2或Na2CO3可能含有的原因           (写一个)
[探究过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      ,溶液C中一定含      离子。
(2)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产生固体,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           ,反应的方程式为       
(3)向溶液A中加入CaCl2溶液后,证明CaCl2溶液过量的方法是       
[实验结论]
依据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综合对滤液和固体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拓展延伸]
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变质的烧碱中NaOH的含量,某同学取适量的烧碱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得到200g溶液;再加入200g稀硫酸(足量)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泡为止,称量溶液为395.6g。请分析计算:
(1)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       g。
(2)若所取烧碱样品为50.0g,则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用同浓度的硫酸,分别与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杂质都是Na2CO3)的烧碱样品反应,需要硫酸的质量都相等。从钠元素质量守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计算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海南石碌铁矿,其矿石主要成分为 F e 2 O 3 。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 C O + F e 2 O 3 = 高温 2 F e + 3 C O 2

请计算:某铁矿石,其中含 F e 2 O 3 的质量为 16 t ,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多少?

据报道,"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与"非典"病毒类似,加强自身防护是抵御病毒的重要方法。过氧乙酸(化学式为 C 2 H 4 O 3 )是常用的一种消毒剂。请计算(直接写出答案):
(1)过氧乙酸(化学式为 C 2 H 4 O 3 )的相对分子质量;
(2)过氧乙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某铝制品的主要成分是 A l C u ,课外小组将 200 g N a O H 溶液不断地加到 50 g 铝制品中得到如下数据(已知金属铝既可以跟强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而金属铜不能与强碱反应,铝与 N a O 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A l + 2 N a O H + 2 H 2 O = 2 N a A l O 2 + 3 H 2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50 50 50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6 . 5 23 9 . 5 9 . 5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 50 g 铝制品中含有 g 铜。
(2)求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C u S O 4 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溶质质量分数为8.5%的过氧化氢溶液 20 g 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为 0 . 75 g C u S O 4 溶液 10 . 8 g ,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试计算:
(1)产生氧气的质量
(2)反应后所所得溶液中 C u S O 4 的质量分数

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人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6 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1)若要配制 500 16 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克。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克。
(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